在刚刚举行的房展会上,不少开发商纷纷打出了“以小取胜”的旗号,一位购房者也向记者坦言: “现在政策的风向变了,我就是来摸摸底看看有什么新动向的。”
随着房产新政细则的逐步落实,上海各大银行均已开始执行新的贷款标准。美联物业交易按揭部高级经理王磊表示,之前客户要求办理8成按揭房贷,银行只是对客户信贷记录、房源资质等指标进行考察核实,现时起,办理8成按揭的标准除了客户自身情况外,还要加上“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这一标准。
另外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接近10%左右的客户推迟购房计划,等待市场小面积房源供应量的释放。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中央出台宏观调控政策调控楼市住宅供应结构,体现了政府希望通过治本(即住房结构调控)的方式来达到治标(稳定房价)的目的,但要想取得预期效果至少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也就是说,市场上小面积房源供应放量可能还要等待一段时间。而到那时,楼价及政策等多方面外界因素是否会有所变化,现在还很难预料。所以,对于持等待态度的客户而言,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以免错失购房时机。
楼市“虚胖”等待消肿
虽然许多相关政策的细节目前还不明了,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现在楼市的调控正在向深度发展,从过去的灭“虚火”进一步向消“虚胖”转化。很长时间以来,对于市场的调控主要集中在打击楼市的投机泡沫方面,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也都围绕着这一点。而这次的房型结构的调整,就可以在房屋单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大大地降低房屋的总价。
根据“网上房地产”的统计,4月上海楼市成交的一手房面积构成中,单套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成交8116套,成交面积678590平方米,占总成交量的29.1%。而100~140平方米的户型共成交8407套,占总成交量的42.8%。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前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大户型仍然占有不小的比例。
从上海楼市房型发展的历史来看,可以说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上海的新楼盘大都以一种“新工房”的形式出现。那时候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一般二房面积都只在50~60平方米之间,没有厅,厨房甚至也是设在过道中的。后来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居住舒适度的重要性,所以户型面积也开始逐渐增大。到现在许多两房的面积都达到了130平方米,厅的面积都在40~50平方米上下。虽然是开发商,但万科对此的反应似乎颇为激烈。他们认为,目前中国住宅市场存在一定的超前消费现象,尤其是户型偏大的问题比较突出。早在2005年万科研究部门就明确得出结论,2015年前中国户均住宅面积不应超过87平方米。而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云昌则认为,目前中国的套型面积普遍存在“虚胖”的问题,以江苏为例,1998年全省每套商品房的平均面积是88平方米,现在已经上升到120平方米,面积膨胀得太快。
而以现在的形势看,楼市房型的“消肿”已成定局。现在虽然地方政府正在紧张地制定相关具体执行细则,但最终的执行力度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其实早在九部委《意见》正式公布的第二天,九部委就再度召集由地方房管、土地系统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其核心精神便是要求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调控细则的力度上不打折扣。
轻松安家拒做“房奴”
在当前的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原来颇为体面的白领最终变成“房奴”的故事,看了之后也不免让人感到心酸。记者的一位朋友与女友一起买了一套16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150多万元,远远超过了两人正常承受能力,只好找亲友借了20多万元付首期款,而每月按揭还款要达到他们总收入的3/4。在我们身边,这种因为盲目贷款买房而使生活陷入困境者已不在少数。其实对于二人世界来说,一个卧室一个书房的两居室足够用了,但是因为身边的朋友同事都买了“豪宅”,在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的驱使下,他们也只好硬着头皮赶潮流。
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购房者中,有31.75%的人,月供占其收入的50%以上。而在其中,21~30岁的购房者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38.8%,比30~40岁年龄段的购房者比例多14个百分点。本刊一直以来都特别强调一个梯级购房的理念,而对于房型的选择同样也是合理实用为首要原则。易宪容认为,没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只能看作是需要和欲望,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谁不知道住大户型宽敞、舒适呢?但买房子,量力而行是最重要的。通过户型小一点来降低居住成本,这也是避免沦为“房奴”的一个有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