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购房难道都是“炒”?

    把房地产的长期狂热,归咎于刚刚萌芽的外资购房,根本是打错了对象,结果将是竹篮子打水——白忙一场,无济于问题的解决。

    最近以易宪容、王小广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剑指外资,大肆抨击其以优势财力炒作中国房地产,并义愤填膺地表示为了避免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必须对外资购房加以严格约束,甚至应有效禁绝以杜后患。

外资购房利弊互见
    上述观点正确与否?我看纯属见仁见智,有待商榷。其实,外资购买本国房地产利弊互见,犹如外汇储备过多与不及皆不好。

    同样的,在房地产低迷阶段,一定量外资的进入必然形成撑盘效果,对楼市的健康运行是有益的,反之亦然。

    因此能否在景气欠佳时,便打躬作揖希望外资进场以带动市场活络; 一旦景气处于畅旺状态下,便弃若敝履欲除之后快呢?答案不辩自明,这除了有失厚道,显然也有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对等、开放”的原则与精神。

限制外资购房有违WTO精神
    当然,有些专家会认同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主任王小广的说法: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相关规范,并无清楚注明房地产必须对外国人开放,因此即使加以设限也并不违反规定。然而任谁都知道,以开放市场、自由贸易为目标的关贸总协定,若非成员国基于特别理由必须设限保护的行业,而以正面表列方式交待清楚外,其他无明文规定者均属开放范畴。譬如金融服务业,便是鉴于国内银行体系及生态特殊,一时之间与国际接轨不易,因此当初在入盟协议中,特别就此达成推迟至今年年底才全面放开的共识与相关谅解。

    所以除非其他成员国对中国人在其国家购房采取禁限举措,否则基于平等、互惠原则,我国不应也不能“谢绝”外国人购房。

外资购房并非都为“炒”
    譬如: 以中国股市目前的牛皮、胶着状态,急需外来资金助势,从而逐步开放外资入市,以增加筹码与流通。如果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的说法可以成立,难不成一旦股市开始复苏,就是对外资“赶尽杀绝”之时?这不但在逻辑上说不通,更不符合商业操作的基本规范。

    如此说来,是否表明我认同外资“炒房”的合理、合法性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要明白的是,许多外资进场购买房地产着眼点在于长期利益,是看好中国前景的投资行为,而“炒”则有短时间内 “倒买倒卖”的含义,这与事实并不相符。其次,在这些所谓的“外资”里面,是以华人资金为多,尤其是我国台胞的购买更已形成潮流,但这是坏事吗?我看不见的!至少从两岸良性互动的角度观之,绝对是值得鼓励的好事一桩。更何况台胞买房动机与港商不同,通常有强烈的置产、自用意图,或者至少是8~10年的长线考量,纯粹的“炒房”并不多见。

限制外资无济于楼市问题解决
    长期以来我始终坚信中国房地产过热将带来灾难,必须以更加果断的铁腕手段扼止房价的脱序飙涨,尤其以目前的态势观之,纯粹打击投机已经不足以产生吓阻作用,必须连同5年内的中短期投资也一并“驱逐出境”才能解除危机,这是我近期一直鼓吹与呼吁的,但关键是要制订一套完善之“蛇打七寸”、全体适用的游戏规则,或至少将外资有效区分,而非舍本逐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我认为把房地产的长期狂热,归咎于刚刚萌芽的外资购房,甚至图谋以法规加以“制裁”,根本是打错了对象,结果将是竹篮子打水——白忙一场,无济于问题的解决便罢,反而使政策的威信一再受到质疑,那才真的是得不偿失!

    (今年第二季度“蔡为民投资策略讲座”将于7月8日举行,有意参加的读者可致电021-51036703咨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