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小户型时代

    随着针对房地产的新调控措施的出台,小户型住宅将逐步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不管开发商有多少怨言,为老百姓提供能买得起的住宅已经是大势所趋。作为购房者,我们更应该看到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积极地去迎接小户型时代的到来。

    一声令下,号角吹响,房地产市场正面临着一次“革命”。这次变革的含义不仅仅是在于房价,更重要的是其带来的市场结构的变化。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这已经成了楼市未来的一条重要的分水岭,也彻彻底底颠覆了原来市场中已经形成的固有格局。

“促小令”引发楼市震荡
    “未来每套房子的面积将会变小了,对此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一位购房者喃喃地自言自语,他在想着自己的购房策略。“这可怎么办,我们先前的规划岂不是要推倒重来。”一位开发商愁眉苦脸,他也在考虑着公司的应对之策。“90平方米、70%,这在具体执行上似乎还有不小的难度。”一位房地产专家又在准备他明天的演讲稿。近一阵,这一幕幕就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不断上演,而其原因就在于刚刚颁布的“促小令”。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九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共计15条,《意见》深入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房地产调控的精神,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措施。其中有一条细则规定,自今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一些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上述比例的,必须报建设部批准。过去已审批但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应根据上述比例进行调整。而在房贷政策方面,同样也是从6月1日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但考虑到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需求,对购买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仍执行首付款比例20%的规定。

    于是一夜之间,90平方米成了街头巷尾一个热议的话题,市场各方也掀起了阵阵波澜。有消息称,不少开发商对当前房地产调控措施中,要求“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70%以上”的条款,意见最为强烈。不过也有不少开发商对此表示了理解,他们认为新政策要求9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占的比例多一些,对一部分总价承受能力差的购房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而且在平时的销售中,也是面积小的房型卖得好一些。但在这一片纷纷扰扰的喧闹声中,一些有心人却敏锐地发现,这次“促小”政策的提出,终将引发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一次大的变局。

各方静待细则出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促小令”引发的震荡正在逐渐向纵深发展,各方的焦点都集中在了未来将会出台的细则上。其中最大的悬念主要是在两个方面,即90平方米和70%究竟该如何来界定上,一时间各方也是众说纷纭,搅得那些市场中人也心痒痒的。

    有消息称,在日前中国房地产协会主办的2006年房地产市场形势和调控政策报告会上,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司长沈建忠指出,套型建筑面积是设计规范的技术层面的概念,套型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标准层的使用面积系数,不包括阳台在内。根据一般的测算,套型建筑面积和建筑面积大约相差10到15平方米。但是过后不久,建设部有关负责人又否认了这一说法,其措辞也是颇为专业。他说,关于套型建筑面积,是1999年6月1日起实施的,在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现并入质检总局)、建设部联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中有明确定义。而购房人购买的房屋建筑面积是根据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2月22日发布并于当年8月1日实施的《房屋测量规范》(GB/T 17986)中的相关规定来计算的,与《住宅设计规范》规定的套型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不相同,不能简单对比。

    上海市场同样也是不平静的。6月5日,上海房地局召开内部会议,并邀请了部分开发商和中介参加,虽然具体内容尚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无论如何都可以说是一次政策层面的“吹风会”。而上海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住宅产业处处长李娟娟则透露说,上海市预计一两个月内可以颁布最终的实施细则。 

    但无论如何户型的变化将是肯定的。有消息称,上海市有关方面已经暂停了项目施工许可证的发放。而这一切,都让人感到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无论对于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将是一个长期需要去应对的过程。

小房型市场抢风头
    这几日,记者也接到了不少购房者的电话,其中的一个观点可以说是颇具代表性: “现在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已成了一个重要的指标,虽然目前还只是在贷款政策方面有所不同,但我们担心的是未来还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措施出台,比如税收政策,小面积的住宅会得到更多的优惠。”这位购房者的话可以说是不无道理的,于是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小面积住宅一下子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出尽了风头。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