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方学界最为正宗传统的学问,古典学领域内对于古典学术史的梳理及研究从来不乏其人其书,其中较为重要的除了桑兹的三卷本《西方古典学术史》以外,还有两位学者及其著作值得一提:一是德国古典学家维拉莫威兹的《古典学的历史》。该书略古详今,更似一部“史论”体的著作,作者以他本人的语言学观念来统摄整个西方古典学历史。因此,该书所处理的古典学观念带有较强的个人色彩。二是美国德裔学者鲁道夫·普法伊费尔的《古典学术史:从开端到希腊化时代》,其著述精要妥洽,尤其以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研究受人瞩目,可惜没有论及拜占庭和中世纪的学术史部分。之后,他虽又写作了《古典学术史:1300-1850》(History of Classical Scholarship from 1300~1850,1976)一书以增补前书之不足,但中间仍有断裂。当然,诸如此类的著作还有不少,在此无法详述。而其他分国、分时代、分学派的学术史则更多,其中最值得推荐的当数二十世纪著名的意大利史家莫米里亚诺那一篇篇体察入微、富有真知灼见的专题论文。他关注从古至今人类思想(尤其是史学思想)的连续性及其在这一过程中富有创意的历史学家。因此,他虽然没有写出体系完备的巨著,但他将个案的研究与整体的思想脉络、学术发展的源渊及承接结合得恰到好处,其论述颇具启发,深有见地。相比较于以上著述,桑兹的著作因其资料翔实、内容广博,虽时过境迁,问题意识和文献考辨已显老态,然而这本并非处于学术前沿的著作虽已逾百年,因其详尽的论述对西方古典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仍具有无可以取代的价值。
桑兹著作的独到之处
《西方古典学术史》并不完全同于一般为叙述而叙述的教科书式的学术史,它触及了广泛而重要的主题,其作者的用意更在于,通过对各个阶段西方古典学术史之演变的叙述,来考察当时的社会语境与时代需要对古典学家的考问及其由此对古典学所得出的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来检讨不同时代人们所面临的问题与希望。
桑兹的《西方古典学术史》主要是按时间段及古典学传播和研究的重要地区来划分章节的。第一卷的主题分为6个方面:一、雅典时期(公元前600年-前300年),二、亚历山大时代(前300年-基督教时代的开始),三、罗马时期的拉丁学术(公元前168年-公元530年),四、罗马时期的希腊学术(从基督教时代到530年),五、拜占庭时期或称东方的中世纪时代(530-1350年),六、西方的中世纪(530-1350年)。该书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关东方的拜占庭时期和西方的中世纪,特别是有关经院哲学与古典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古典学术东传渊源的涉及更是广受赞誉。这一时期有关古典学的发展并无准确而完整的资料,且史料文献极为庞杂。正如作者在第一版前言中所说,他“不得不与大量的文本进行搏斗”。然而,作者不仅成功地将大量的材料压缩进了这一时期里,同时他也成功地使其读者自始至终地保持着阅读的兴趣。两者的兼顾是极难做到的。这样简明清晰的叙述,为今天从事古典学专业的师生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学术背景。
然而,该书并不完全同于一般为叙述而叙述的教科书式的学术史,它触及了广泛而重要的主题,其作者的用意更在于,通过对各个阶段西方古典学术史之演变的叙述,来考察当时的社会语境与时代需要对古典学家的考问及其由此对古典学所得出的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来检讨不同时代人们所面临的问题与希望。而对于古典作家及其作品的各种评价,不仅反映了时代的不同,更透视出人们所持立场、价值观的差异,以及撰史者对这些差异的看法。事实上,历史学家从来就不是书记员,他记录自己选择的主题,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他自己或读者的好奇心,史家组织材料的方式本身就反映了他的思想观念。任何一本著作,其形式本身也向读者暗示了某种阅读的策略和方向,而在随后的研究中,其自身同样也会变得富有意义。不过,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古典学也并非是现代学术中某些过度阐释如施特劳斯学派那样的理解。毕竟,古典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乃是对文献的甄别与考据,而非是仅凭直觉的、以自我为中心、以现时代为中心的解读方式。当然,要在这样大部头的学术史著作中做到让每一个读者都满意是很困难的,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注:柯林·武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 1889-1943)是英国闻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哲学家。——编者)
(本文小标题及核心解读为编者添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