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传统与学术传承——读桑兹的《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一卷

    柯林·武德(注)曾说,要研究任何一个历史问题,就必须首先了解这一问题本身的历史。而一部学术史作为“有关书的书”,既是一种研究的基石,更是该研究的指导门径。对于想要了解某一研究古往今来的缘起和发展、问题意识与切入点、研究热点及难点、学术纷争以及对话等研究概况的学者而言,一部学术史所提供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约翰·埃德温·桑兹(John Edwin Sandys 1844-1922)的《西方古典学术史》(A History of Classical Scholarship)就是这样一部重要的学术史著作,其全书共三卷,长达1629页,系统阐述了西方古典学自公元前六世纪至十九世纪的具体内容与发展脉络。


    《西方古典学术史》是本什么样的书

    《西方古典学术史》系统阐述了西方古典学自公元前六世纪至十九世纪的具体内容与发展脉络。 

    虽然作者自称:“在此书中,我大体研究的是与各时代的文学史,甚或在某些细微程度上说也是与政治史相关的学术史。”实则其内容涵盖诸端,涉及各个时期及地区西方重要的古典学家对古代希腊罗马的史诗、抒情诗、戏剧、诗学、修辞学、散文、哲学、语法、词源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其注释中还有大量细节性的补充。可以说,该书视野宏大又不失精细的考察,尤以文献学、版本学、词源学及语法学上的考辨见长。该书的第一卷于1903年第一次出版,便受到极大的欢迎,以致3年之后(1906年)就应读者的请求而再版,作者也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章节和注释。1921年出第三版,全书共702页,24幅插图,12张年表,大体上与第二版一致,只是作者对整卷进行了一次更为详尽的审察和增补。其中注释的篇幅就达到了150页之多,且注释中增添了对每个论题在当时的新近研究文献及不少参考内容。这对当时的古典学术界来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即使对今日之学界而言,其治学的严谨态度也是值得敬佩的。第二卷和第三卷则出版于1908年。1915年桑兹又将原先的三卷本压缩为一本仅剩455页的《古典学术简史》,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从庇西特拉图到蒙森时期的古典学术史,以编年史的顺序涉及26个人物。同时,他还增加了一些当时还活着的重要学者的名字,比如刘易斯·坎贝尔(Lewis Campbell)和英格拉姆·拜沃特(Inggram Bywater)等人。

    什么是“古典学术史”?

    西方古典学通常指西方对古希腊罗马典籍的阅读和研究,这一阅读和研究的接受过程便构成西方古典学术史。

    那么,何为“古典学”?什么是“古典学术史”?借用王焕生先生在中译本第一卷导读中的话来说:西方古典学“通常指西方对古希腊罗马典籍的阅读和研究,这一阅读和研究的接受过程便构成西方古典学术史。”也就是说,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来看,古典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然而,对于今人而言,复活已经逝去的世界还有何意义?众所周知,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精神家园,它们为后来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并在事实中成为西方文明一次次从颓废迷失中觉醒振作起来的根本的精神源泉,是帮助西方世界重新返回真正的文明和人性存在的最牢靠最可信赖的指路明灯。

    因此,“古典”也就成为了西方人借助历史来实现其愿望的一种方式,那么,进入古人的“生活世界”本身也就是其价值所在。换言之,“古典精神”成为了西方思想界一种共尊共信的心理力量。在这个意义上,古典与现代从来就不曾分离过,也不可能分离。因此,这种复活的意义就在于对家园的回归——难道还有什么比回家更重要的吗?这种复活的意义更在于唤醒情感和理想,表达希冀与期待。这就是为什么一代代的学人孜孜不倦地校雠异文、训诂古音,历尽艰辛地发掘古迹、誊录碑铭,且将古人遗留下来的残篇零简视如珍宝、集缀成册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古典的理念、资源总是在不断地被传授、研究的原因。由此,对古典学术史的兴趣及研究,其意义也就是双重的:既有学术传承的价值,同时也是对古典传统的延续。

    古典学领域的经典著作

    除了桑兹的三卷本《西方古典学术史》以外,还有两位学者及其著作值得一提:一是德国古典学家维拉莫威兹的《古典学的历史》,二是美国德裔学者鲁道夫·普法伊费尔的《古典学术史:从开端到希腊化时代》。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