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学术史研究,还是学术史出版,当下都有太多让人“不安”的因素。
大量的学术史书籍,在用政府的研究经费,为了评职称或完成某个研究项目而出版,这其中至少有一半的书不具备出版价值。世纪文景总经理施宏俊称这种现象为学术出版的“卡拉OK”,大多数都是自娱自乐而已。再则,对于出版社而言,不得不在商业化、市场化的主导下爬行,大家都在做有利可图的书,是否赚钱成了唯一衡量的杠杆。所以,书店里有太多太多快速文化的东西,安静的学术书籍却少之又少。
2011年新春伊始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西方古典学术史》、《法兰克福学派》素朴亮相,世纪文景总经理施宏俊称这两本书“很难赚钱”,甚至会赔钱,可是,他们为何会将目光投射到这类书籍上来呢?
出版机构应该有文化追求
“现在如果看出版社出畅销书,感觉会比较正常;如果看到出版社自主出版一些学术类图书,反而让人觉得有些不正常了。”施宏俊说,过去,出版社不仅仅是出书的地方,也是一个学术评判机构,可是这种传统日益式微。他个人认为,出版机构应该有一种文化追求。
世纪文景有个“立体”的想法,就是出版一些对思想史、学术史研究有意义的书。此前出版的“日知古典丛书”便是如此;近日出版的《西方古典学术史》、《法兰克福学派:历史、理论及政治影响》也都在这个想法之内。施宏俊坦陈,做学术史出版,世纪文景与商务、三联不同,不可能像他们那样做一个完整的、全面的体系。世纪文景关注更多的是较新的学科领域,或某个学科领域绕不过去的书。
两本绕不过的书
所谓的西方古典学,通常指西方对古希腊罗马典籍的阅读和研究,这一阅读和研究的接受过程便构成西方古典学术史。桑兹的《西方古典学术史》虽然不是这个学科最新、最前沿的书,但它是一本绕不过去的书,任何研究西方古典学术史的人,都必须把它作为参考书来看。当前我国学界研究西方古典的热情很高,因此《西方古典学术史》这样一部内容翔实、材料丰富并有许多原始史料的著作非常难得。
《法兰克福学派:历史、理论及政治影响》,也是德语世界中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著作。书中通过评论性传记对学派的主要人物如霍克海默、阿多诺、洛文塔尔、弗洛姆、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由此展现出法兰克福学派的迁延发展史。施宏俊说,法兰克福学派对二战之后的欧洲思想影响特别大,从上世纪80年代又开始影响中国,中国的新左派受到它很大的影响,所以他们觉得有必要关注这个领域的书籍。
国内缺乏学术基础性研究
施宏俊表示,学术上的“卡拉OK”对学术的危害极大,学者都去做有经费的项目了,扎扎实实做研究的少之又少。因此,我们无论是学术出版,还是学术研究,都应该抵制“卡拉OK”。
接下来,世纪文景会关注中国学者自己的研究,如北京师范大学曹卫东教授的《德国思想史》、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的《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张汝伦教授的《〈存在与时间〉释意》等,这些都是学术思想的基础性研究著作。这些年来,国内缺乏这类基础性研究,往往观点先行,没有实实在在沉淀下来,如果继续下去,将无法进行有效的学术积累。
“估计这些书短期内都要贴钱进去的,赚钱的可能性不大。”施宏俊倒是乐观地估计,好的学术史书籍长期来看,成本与收益应该是可以持平的。浅文化的东西、快速消费的书,赚钱容易、做起来容易,但也容易被人忘记。做一些让人记住的东西、能让人长期持有,还是很有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