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同样是他们拯救生命的战场 |《大流感》书摘7

    本文摘选自《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约翰·M·巴里 著,钟扬、赵佳媛、刘念 译,金力 校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8年7月

    是自然决定了1918年这场浩劫,也是自然将这场浩劫交由流感病毒来完成。这意味着自然第一次以一种为人熟悉的、近乎连环漫画的形式在世界蔓延开来。它乔装而来,再脱去伪装,露出嶙嶙白骨。

    随着病原体从军营扩展到城市,再在城市中扩散开来,然后从城市转移到小镇、乡村和农场,医学科学也开始行动,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决心与病原体展开了赛跑

    科学家们没有想当然地认为他们能够控制这场天灾,但也从未放弃过研究控制其造成损失的方法。他们依然努力在拯救生命

    这场战役和竞赛牵涉到全世界。在美国,这场战役依靠韦尔奇、戈加斯、科尔及其同事,还有他们所建立的研究所以及所培养的人才的并肩战斗。这些研究所及其人员从未经受过如此考验,他们也从没想过他们会经受如此考验,但是任何影响疾病进程的可能性都掌握在他们手中。

    为了拯救生命,他们至少得回答出下列三个问题中的一个。一种可能是:即使只有一个大致的近似答案都会给他们足够的信息,在疾病的一些关键部位加以干涉和阻断;但也有另一种可能:就算他们能获得所有三个问题的详细答案,可能仍旧全然无助。

    第一,需要了解流感的流行病学,即它会如何表现又如何传播。甚至在开发出疫苗或疗法之前,科学家们已然知晓疾病的流行病学而控制霍乱、伤寒、黄热病、腺鼠疫及其他一些疾病了。

    第二,需要了解流感的病理学,即它在体内做了什么以及疾病的精确过程。这很可能让人们以某些方式介入而拯救生命。

    第三,需要知道病原体是什么,即哪一种微生物导致了流感。这可以让人们找到一种方法来刺激免疫系统预防或治疗该疾病。当然,可以想见的是,即使不知道精确过程,科学家们也有可能开发出血清或疫苗。

    关于流感最容易回答的问题是它的流行病学。尽管一些有名望的研究者仍然相信瘴气理论——他们认为流感在人和人之间传播太快要归咎于它,大部分研究者坚信它是一种风媒的病原体,吸入这种病原体可能导致流感。他们并不清楚确切精准的细节,如飘浮于空气中的病毒能在散布后的一小时至一天时间内到处感染人(湿度越低,病毒存活时间就越长)。但是,他们的确知道流感是“一种群聚疾病”,最容易在拥挤的人群中传播

    他们也作了一个精确估计,发现感染流感的人“散发”病毒——能感染其他人的病毒——通常是从他们被感染后的第三至第六天开始的。

    他们也确信,人们不仅通过吸入,而且还通过手与口或鼻的接触而感染流感。他们确实想过,例如,病人在咳嗽时可能以手掩口,几小时后又同另一人握手,然后这第二个人可能在思考时摸下巴、揉鼻子或用手塞块糖到嘴里,于是被传染了。类似地,病人也可能捂着嘴咳嗽,然后去碰一个硬物表面(如门把),将病毒传递到下一个旋转门把的人手上,之后又通过手传到脸上(事实上,病毒在硬物表面上能维持感染力长达两天)。

    流感的流行病学知识在当时基本没有什么用。只有彻底隔离和检疫能影响流感的进程,但科学家和公共卫生机构都无权采取这样的行动。一些地方权力机构可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没有国家机关这么做。即使军队也无视戈加斯中止部队转移的紧急号召。

    科学家们对流感的病理学及其自然进程也有了较多的认识。他们主要认识到自己对一些严重病例几乎一筹莫展,如已发展到病毒性肺炎和ARDS的病例,甚至连输氧似乎都不起任何作用了。

    不过他们相信,如果他们能对继发性感染菌作出快速判断,并对其引发的恶化较缓慢的肺炎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话,他们就可以拯救生命。某些预防措施仅包括给予适当的指导,如感染流感后卧床休息,或给予悉心照料。但随着病患人数的增加,随着医护人员也自身难保,这也变得愈发不可能了。

    但如果他们能找到病原体的话……他们已经有了工具,能够操纵免疫系统,也能预防和治疗一些肺炎——包括最为常见的肺炎,细菌性肺炎的攻克似乎就在科学触手可及之处,就在科学家们可以望及的边缘——或堪堪超出。只要他们能够找到病原体……

    所有的科学力量都接受了这一挑战。

    当流感的魔爪伸向全国并开始蹂躏生命之时,几乎每个恪守职责的医学科学家——以及一些自认为爱好科学的普通医生——都在寻找治疗方法。他们决意证明科学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说实话,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水平有限,毫无成功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不过,他们至少努力了。他们进行了无畏的尝试,这需要的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能力,还要有身体力行的勇气。他们在死者和垂死者中穿行,将棉签伸入已病入膏肓的病人口内和鼻腔中;他们浸淫在解剖间的血液中,对尸体进行深入的研究,努力从棉签擦拭物、血液和组织中培养这个杀死人数多得史无前例的病原体。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