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洵美:评说时政 留存历史

    (《论语》[你的话]专栏小序)

    在诗中,黄永玉以一个艺术家的体验,将邵洵美由盛及衰的文化使命,浓缩为一个凄美的词汇——“忧伤”。 

    狱中嘱托贾植芳为其“正名”

    在描述邵洵美的文章中,最感人、最具有历史冲击力的,莫过于贾先生的《我的难友邵洵美》。读过不止一遍,每一次读之,心中都有无限感慨满溢而出。 

    邵洵美在狱中闲谈时对贾先生的两个叮嘱,尤令人难忘。贾先生写到,五十年代末他与邵洵美在狱中同囚一室,邵洵美怕自己来日无多,希望贾先生日后如有机会,一定替他说明两件事:一,一九三三年萧伯纳来上海访问时,由他出面宴请并花费四十六块银元,出席者有鲁迅、林语堂、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但在公开报道中,他的名字未被提及。二,他的文章均由自己亲自执笔,而非鲁迅所批评的是请人捉刀代笔。 

    两件事情却均与鲁迅相关。由此可见,在邵洵美心中,三十年代初期他与鲁迅之间发生的隔阂、争论,一直是无法释然的心结。哪怕穷困潦倒,身处逆境,耿耿于怀的仍是这两件陈年往事,而此时,鲁迅已去世二十多年。 

    可以理解他的这一心理纠结。尽管与鲁迅有过争论,他却并非像后来人们想象的那样,与鲁迅“老死不相往来”。相反,当时的文坛,文人之间一方面可以在刊物上公开而平等地互相争论、批评乃至讽刺挖苦,现实生活中却又并不一定都是仇人。邵洵美要澄清的第一件事,还原出当年上海一个真实的文化氛围。 

    在我看来,第二点误会的澄清,对于邵洵美本人更为重要。邵洵美这样对贾先生说:“还有一件,我的文章,是写得不好,但实实在在是我自己写的,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说我是‘捐班’,是花钱雇人写的,这真是天大误会。我敬佩鲁迅先生,但对他轻信流言又感到遗憾!这点也拜托你代为说明一下才好……”一个写作者,难道还有比澄清自己不是“捐班”更重要、更紧迫的事情吗?

    该为邵洵美庆幸。幸好他在狱中遇到了文学同行贾先生,而贾先生历来又以坦诚、正直、豪爽而著称——可以相信,正是在几个月的接触中,邵洵美感到贾先生是可信之人,才会与之恳谈,予以拜托。许多年后,贾先生写出了这些,他没有辜负邵洵美的委托。模糊的历史场景,扭曲变形的人与事,由此变得清晰而恢复常态。 

    不为人知的时论写作

    这些日子,翻阅邵洵美这本《时代讲话》(《邵洵美作品集》第二辑之一种)的校样,我不时想到贾先生转述的邵洵美的第二个委托。这是从未听到过的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声音,却依稀让人可以听出委屈、无奈与可怜。好在,这种感觉随着阅读的延伸渐渐淡去。因为,一本《时代讲话》,将邵洵美当年不为人知的另外一个写作领域——时论——的成果,集中呈现在我们面前。 

    当年邵洵美发表时论,大多署以“郭明”等笔名,因此几乎无人知晓它们出自这位“新月派诗人”、出版家之手。这些年,在女儿邵绡红等人细心而执着的打捞下,它们终于浮出水面。可以说,行至此时,时评与诗歌、散文、翻译等作品一起,才构成了这位作家的写作全貌。 

    议论时政,实为“五四”以来现代文人的传统,邵洵美是这一传统中的一员。在从事文学创作及编辑《新月》、《诗刊》等文学刊物之外,时政也在他的视野之内,诸多现实话题,成为他议论针砭的对象。 

    本书命名为《时代讲话》,应是与《时代》画报相关。《时代》画报创办于一九二九年,此时,TIME(《时代》)周刊已在美国获得成功,邵洵美将画刊取名为《时代》是否有意借鉴于此,不得而知,但《时代》画报贴近于新闻性则是显而易见的尝试,这里也成为他最初议论时政的主要平台。由此而后,从《时代》画报,到《论语》杂志以及中、英文姊妹刊物《自由谭》(英文版名为Candid Comment),邵洵美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新闻职责,他力图让一位诗人的敏感,帮助自己参与到时事的辨析之中,他的身上体现着一个文人的现实精神。《时代讲话》中的作品,首篇《容忍的罪恶》发表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东北之后;末篇《明朝浴》发表于一九四九年时代转换之际,时间跨度近二十年。二十年间,中国乃至世界发生的诸多事件,几乎都在邵洵美的观察与议论之列。在当年知识分子议政的潮流中,邵洵美虽不像邹韬奋、储安平等著名时论家那样耀眼,他却以自己的方式发出了个人的声音,这声音早已融进历史的交响。现在,邵绡红女士将这本时论集命名为《时代讲话》,表达的正是她对父亲另外一种声音的理解与尊重,让读者得以有机会,听到半个多世纪之前一位诗人兼出版家的“时代讲话”。 

    关于时论的写作价值,邵洵美自己这样说过: 

    要研究一个时代的文化、政治及社会状况等,每每注意到那个时代所有发表的言论。一个时代的言论,有时简直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历史。所谓“言论”,当然范围极广:象征的或抒情的如诗;寄托的或叙述的如文;冠冕的或形式的如公事文件;通俗的或片断的如民间歌谣的征集,时人言行的记录……不论积极或消极,它们都正面地或是反面地显示着人类被当时的一切所引起的心理反映。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