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知识经济的年代里,接受过比较良好的高等教育者,只要毕业后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还助学贷款根本不是问题,而且国家也有政策上的倾斜。父母绝对没有必要替小孩的高等教育经费操心太多,反而应该多花些时间好好规划自己的养老金和退休生活,否则钱全部花在小孩身上,未来子女们如果没有孝顺的能力,或者没有孝顺之心,这笔投资岂不是非常之失败,而且根本没有后悔药可吃噢!
“小孩在高中以前尽量培养他的理财观念和能力,念到大学时,父母亲就应该让小孩学着在经济上独立”。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理财思路。而且,父母对于金钱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对于孩子而言是一个榜样。如果父母为了应付孩子的高等教育费用而手忙脚乱,甚至影响到自己今后的退休生活,极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反之,如果操作和指导得当,孩子们在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之下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学业,也会更加注重自身理财能力的培养,可谓一举多得。
记者有一个朋友,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大学4年一共向银行借了36000元学杂费,年利率低至2.89%,加上一次上海三菱电机集团3000元的助学金,两次学校的奖学金共计2000元,以及平时做家教等兼职工作挣的钱,顺利完成前3年的学业。到了大四上学期,她找到了一家媒体做实习生,实习期间稿费月平均有1200元左右,足够应付她的大四生活。后来她也顺利地找到了工作。谈起自己的经历,她感觉非常好。她说:“不用父母操心,也不用占用他们养老的钱,找工作时心态也更平和些,对待生活自己也更努力些,这种感觉真的很不错。”
家长们可听到了?孩子们长大了,给他们多点机会、多点空间去发挥吧。把自己照顾好,把自己的退休金筹划好,才是对孩子们最好的帮助,才不会徒增孩子们今后的生活压力。
父母“放贷”给孩子去留学 “给孩子一张单程机票,为他准备好第一学期的生活费用,让他自己学成回国”。这是记者一位台湾朋友的亲身经验。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 争取申请当地的留学贷款; 争取各种学校和校外的兼职机会……自己筹钱度过海外的留学生涯。早期留学潮中,不少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每次想到留学生活,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骄傲感,如果父母什么都帮我打点好了,我将没有今天的韧性。”那位台湾朋友说。
但在现在,出国留学打工的机会可能越来越难了,加上国内父母爱子心切,有时并不愿意孩子孤身在外还要吃那么多苦。同时,留学的费用不比在国内上大学,数额往往比较大,光凭孩子“初生牛犊”之力不一定能完全“搞掂”。
所以,如果实在舍不得,家里经济条件又较宽裕的情况下,父母不妨和准备出国留学的孩子们签订一份“君子协议”——父母借钱给孩子去留学。每年的“贷款”利息可以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也可以酌情上下浮动一定的比例。
这样一来,孩子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了压力之后会增加他们学习各方面知识的动力,将来才会更有出息。父母的这笔贷款成为“坏账”的可能性也更小,对父母的养老计划的负面影响也更小。说不定,父母这笔贷款还真能为自己带来5%左右的“投资回报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