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中国”靠什么养老

到2040年,中国老人总数将达到3.97亿,超过目前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的人口总和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指出,在中国55岁以上的老人家庭中,不足四分之一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超过其年收入,仅有5.4%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超过其年收入的2倍,这个数目不足以支撑平均超过20年的退休生活。多数老年人也不能指望以私人养老金来补缺公共福利。中国建立真正自己做实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已经迫在眉睫了。

    “中国仅有5.4%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超过其年收入的2倍,这个数目不足以支撑平均超过20年的退休生活。”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最近在中国发表了他们对中国养老制度的忧虑。
    中国对正在迅速增加的老龄人口准备得很不充分,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目前的退休制度仅顾及到一小部分人口,因为国有部门的改革,照顾面更加集中和缩小,而且正面临着财政困难。数千万今后50年步入老年的中国人口将根本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家庭赡养,但家庭可能无法承担这个重任。

老年人口比例高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位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唯一拥有世界各主要区域专家的研究机构。CSIS最近完成了名为《银发中国》的对中国养老金制度的调查报告,报告在北京发布后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
    《银发中国》的作者理查德·杰克逊(Richard Jackson)在上海对记者表示,对于多数没有公共福利的中国人来说,其他的赡养来源非常有限。尽管中国有庞大的储蓄,达到GDP的40%,但老年人中的多数却不能指望以个人财富来弥补养老金缺口的。家庭储蓄仅是总储蓄的一小部分,而且许多都用于购买房屋。至于说金融储蓄,尽管在中国购买人寿保险及投资股票市场的家庭不断增加,但多数仍把钱存在回报很低的银行里。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项调查,在55岁以上的老人家庭中,不足四分之一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超过其年收入。多数老年人也不能指望以私人养老金来补缺公共福利。
    他强调,中国建立真正自己做实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已经迫在眉睫了。
    理查德·杰克逊解释说,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今天,中国仍然是一个年轻的社会。如果把老年定义为60岁以上,在2004年,老年人仅占总人口的11%。但是据联合国预测,到204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28%,这一比例比美国还要高。如果目前的人口变化趋势仍然持续,到2040年,中国老人总数将达到3.97亿,超过目前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的人口总和。
    “中国老龄化使得实现经济发展成功变得更加迫切。”理查德·杰克逊表示。改革以前,中国的国有和部分集体企业向职工提供了养老金和医疗保健福利。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多数今天的职工将是明天的退休人员,他们将根本没有或很少有养老和医疗保障。大多数中国人仍然依靠子女作为养老保障。但出生率下降后,这一依靠已经很不保险了。

中国未富先老    今天世界上的主要大国,在老龄化之前都已成为富国,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先于富裕的大国。中国仍然是一个低收入国家,自改革以来,人均收入增加了6倍,但即使考虑到购买力,仍然是韩国的五分之一,美国的九分之一。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到2000年,仍有2.04亿中国人生活在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的绝对贫困中。
    2015年起,中国庞大的战后婴儿潮一代将开始他们的老年生活,如果中国届时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充分的老年保障制度,那么将可能引发经济困难。
    理查德·杰克逊建议,最好的解决方案,可以是结合一个便宜但覆盖所有国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强制性加入的、真正资金做实的个人账户制度。
    做实账户的理由非常紧迫,从近期来说,资金充实的养老金体系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扩大和深化,是中国发展战略中最关键的一步。从长远看,它们对于保证老龄中国的储蓄率、投资水平和生活水平非常重要。更大的好处是,资金做实的退休金制度,特别是个人账户,使得职工们能分享到改革的成功。
    那为什么中国应该推行一个资金做实的战略,而许多发达国家却仍然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理查德·杰克逊说,现收现付制度在人口日益老化时是不可能持续的,如果说它们现在还在沿袭,那是因为他们远比中国富裕。一个老龄的德国或者法国或者美国,至少在一段时期内,能够从职工的薪水中增加税收而不至于剥夺下一代人的财富。一个老龄化的中国却不能。选择非常简单:中国是愿意用职工们的微薄薪水赡养现收现付制度下的老人,还是想创造一个资金做实的养老金制度去保障晚年?
    理查德·杰克逊说,中国不应该向美国学习,美国有一个非常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但是美国犯了一个错误,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市场,而主要采取了现收现付制度,导致未来几年养老金的问题日益突出。而英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就做得很好,他们的资金做实制度很有成效。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