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历:收藏投资两相宜

挂历由皇历、日历、年画逐步演变而来,是历书和年画相结合的艺术品。挂历曾经一度是人们新年送礼的首选佳品,而今又成为集藏界青睐的新兴门类,其收藏前景越来越为人所看好。那么什么样的挂历才具有较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呢?

起源和发展有其历史    早在4000多年前的西周,我国就出现了古阴阳历。春秋末期,又出现了“四分历”。唐永贞年间,皇室把“四分历”留下些空白,用以记录一天发生的大事和月令、节气等,增加了历法的实用性。宋朝出现了年画,明朝出现了在年画下边印上年历、月历的形式,这就是挂历的雏形。清朝,彩印套色年画问世,年画上的三分之二是画面,三分之一是日期、节令。挂历的形式就是这样正式确定了下来,一直流传至今。
    20世纪30年代末,摄影作品在我国也进入了挂历画页,当时一般以美女照为主要内容。40年代,出现了美女像和商品合拍的广告挂历,以后儿童肖像和小动物等也逐步登上了挂历画面。50年代,我国家庭流行的是小日历本,挂历在那时属凤毛麟角,较为罕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已不便于天天撕日历纸,但又觉得年历片不够气派,于是就把目光转移到既能当艺术品点缀生活环境,又能方便地查阅日期的挂历上。从20世纪80年代起,挂历开始风行神州大地,并逐渐成为每个家庭每年必不可少的室内装饰品,挂历一直延续到90年代末才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题材和种类较为广泛    挂历的题材可谓五花八门,就中国书画类挂历而言,它把中国历朝历代名画精品几乎都包括在内。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各省市博物馆的藏品和散落民间的精品及流失海外的珍品,在书画类旧挂历上几乎都有刊印,如果收藏这样一批挂历,你就拥有了一个仿真的中国书画珍品博物馆。至少可以说你拥有了一部中国书画精品大全书,其收藏价值真是不低。对于书画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要亲眼目睹国家级的历代名画,并非易事,拿回家去研究简直是天方夜谭,如果有了这些挂历,那就简单、快捷得多。
  另外,像建筑类挂历,它包括了古今中外各式著名的建筑,如房屋、古塔、寺庙、宫殿、城墙、纪念碑等等,如果把这类挂历收藏起来欣赏,真是一种极高的艺术享受。其他种类挂历,也都有它固有的特色和艺术价值。可以说,挂历集古今中外优秀题材之大成。名车名宅、奇石盆景、花鸟鱼虫、山水名画、影视佳丽、体坛明星、世界风光等尽展风采,凡是地球上有的,几乎都可作为挂历的题材。这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你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分类,按照专题进行收集。

收藏和投资花费不大    极低的风险利于人们投资,收藏挂历几乎是零投入,你不必为它而刻意去市场购买,只要把人家每年送你的挂历用完后收好就行了,或向亲朋好友索取已经用过的旧挂历,一般都会得到满足。挂历虽比不上名人字画那样有明显的升值效应,但好的品种一样具有收藏价值,也一样会升值。
  前不久,笔者就曾在上海文庙旧书交易市场里,看到两本20世纪40年代出品的印有美女头像和商品的广告挂历,摊主要价每本竟高达400元,还有一本“文革”时期印刷的样板戏《白毛女》挂历,开价也达到了200元。但“文革”以后印刷的大部分普通挂历,目前的收藏价值还不高,每本售价1~2元也无人问津,只有其中一些题材上好、印刷精美的挂历品种才能吸引一部分收藏爱好者,售价也能略高一些,一般在5~10元之间。但有一种千禧年限量印刷的镶嵌有金箔的名家书画挂历,当年售价就达数百元,作为精品挂历,该品种至今价值仍不低。
    笔者预计,若干年后,一些解放前印刷的早期挂历和“文革”色彩浓厚的挂历其投资价值一定会凸现出来,成为收藏爱好者竞相追逐的珍品。爱好收藏挂历的朋友若能趁早行动,将来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