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股市弱势盘跌。对银行收紧银根的预期,对中报不乐观的预期,再加上庄股连连跳水的恐惧气氛感染,综合因素导致了股市趋软。
媒介继续披露各项规范措施,其中包括证监会有关年报披露进一步走向标准化的谈话,对半年报准则的修订,高院关于期货纠纷案的司法解释出台和关于《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细则》出台等。本文就当前阶段性收紧银根对股市的影响作一阐述。
近期,有关金融货币政策微作变化的状态已现。在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m2供给量连续增加,甚至高攀到20%以上后,不少专家呼吁货币发行增长太快,要防止通胀抬头。虽然这些害怕通胀的呼声有些言过其实,但货币发行过快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央行已经意识到。事实上在公开业务市场上,当债券不足时,大量发行票据以便回笼资金已表达了央行的态度。问题还不在于此,当央行对房产开发投资贷款要收紧,更有存款准备金比率上调的暗示后,市场开始真正警觉起来了,人们不禁要问,难道中国通货紧缩的问题解决了?现在货币政策基调是什么?这一点市场上已有反应。首先,紧缩的是房地产开发商,央行政策对他们的发展甚至于生计都会产生影响,紧接着在债市引起波动,国债跌势尤甚。而银行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假如存款准备金上提,将收紧它的贷款业务,二是一些民营企业接连出事,再加上对四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调查,这又使银行有可能减少放贷业务。所有这些反应到股市,则出现恐惧心理,近期股市阴跌不止,不能不说与上述经济政策背景有关。那么,如何理解央行的这些举措?货币政策是否发生根本变化?其将对股市产生什么影响?笔者在此作一简析。
针对我国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幅大幅增长,采取适度调整的对策也是符合常理,但这一举措,至少从目前来看还不能断言货币政策有什么根本变化,对此有官员称,稳健货币政策不会变。由于“稳健”这一提法太笼统,所以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依笔者之见,目前所采取的政策属于微调范畴,或者说是阶段性政策,绝不属政策转向。理由是目前中国经济主要矛盾仍是有效需求不足及通货紧缩。国际大背景是如此,它对中国经济不会产生大影响。其次,适度收紧也是结构性的,而不是全局性的,考虑到银行贷款相当部分注入房地产等,那么,收紧显然也有结构性调整的特征。其实,从“非典”事件发生时,政府、银行对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实行特别政策更说明了上述判断。
无疑,当前这种阶段性紧缩政策对股市当前走势必然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点是明摆着的。虽然中国目前实行分业管理,不能夸大这一负面影响。但银行资金仍会通过各种渠道渗入股市,影响不可避免。然而不能不看到,具体到各个行业,影响又不会相同,有些行业如房地产、银行等受到的影响大些,有些行业则影响小些。这种影响不是通过股市供求关系变化产生,而是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及其股价的提升降低。进一步分析又可发现,既然把目前收紧银根政策看作是阶段性举措,那么其对股市中长期走势不会有大的影响,何况,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不排除是一种态度显示,而不是真正上调。虽然可作这一猜想,但不能把它作为决策依据。鉴此,当前股市趋软的态势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投资者对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当然,注意到今年上半年“非典”影响,为保持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增速,相信货币政策最终要为经济稳定增长服务,因此,过度忧虑大可不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