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将对股票市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不会改变我国股市长期的运行趋势。
如果一次加息27个基点将使股票市场内在价值下降3.82%,相对于上证指数67点。
本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和二季度的主要经济指标。上半年我国GDP增长10.9%,全社会投资增长29.8%,消费实际增长12.4%,外贸顺差614亿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3%。其中,二季度GDP增长11.3%,全社会投资增长30.9%,消费实际增长12.8%,外贸顺差381亿美元,CPI上涨1.4%。
宏观经济存在四方面问题 数据一出,经济界反应不一。主流观点认为,从GDP、投资数据来看,经济高位加速的迹象明显,尤其是GDP增长11.3%,创出了多年来的新高,表明经济过热的风险在急剧增加。
分析人士指出,从不久前央行公布的数据看,信贷只是略有回落,投资再次失控的风险仍然很大。
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农民增收缓慢; 二是投资增长过快; 三是信贷增长过快; 四是企业盈利空间收窄。
针对经济高位运行,政府是否应该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综合来看,目前关于加大紧缩力度的言论,央行、发改委、学者存在三种观点: 一是财政、货币双紧缩; 二是进一步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调控政策,采取局部调整措施; 三是认为这是经济新一轮内生成的开始,不必大惊小怪,其依据是CPI并不高,企业盈利也不错。
加息势在必行 不过,前一种观点似乎占了上风。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认为,国家在两个月之内再出台紧缩政策的可能性很大。在具体的政策措施方面,主要包括加强新开工项目的清理整顿、回收流动性以及升息; 由于加速人民币升值难以有效改变贸易顺差增长过快的局面,并有可能导致热钱的加速流入,因此通过加速升值来进行调控的可能性不大。
“加息势在必行,只是时间问题,是7月内加还是8月8日美国再次加息后再加的问题。”联合证券认为,“ CPI的统计方式并不能准确反映实际通胀情况。 企业盈利更多反映的是大企业盈利状况,产能过剩和成本上升的显现最终会将大量企业拖入亏损甚至破产泥潭。据此,建议投资者将控制风险放在第一位。”
海通证券预计,2006 年下半年人民币加息的可能性正在增大,或许在第三季度实施。
海通证券认为,可能的加息理由来自三方面。
第一,目前全球正面临一轮加息潮,中国与美国利率的差距继续扩大。在全球都在警惕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很多国家纷纷采取加息措施,这些都给中国央行提供了加息空间。
为了抵制投机人民币的国际游资的炒作,中国不得不刻意使中美之间的利差维持在一定的幅度内。但现在利差因素的束缚将有所放松,中国进一步加息的机会正在浮现。
分析师李明亮表示,人民币适度加息,中美之间的利差仍在可控范围内,不会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第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压力正在增大。2006 年下半年中国通胀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国际高油价、有色金属价格高位波动、资源性价格改革等多个方面。
第三,由于下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压力将继续增大,货币政策趋紧已成大势。
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表示,为了实现更好的经济结构,央行将作出政策调整,但同时将适度收紧货币政策。
央行在公开市场突然加大资金回笼力度,彻底打破了此前市场以为央行会稳步回笼资金的预期,这也表明新一轮的资金紧缩正在酝酿中。
还有多少“重拳”要出击 下一阶段,管理层将会推出什么样的调控措施呢?
海通证券预计,有六方面的政策措施出台。
一是开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抑制投资过度,优化投资结构。
课征这种税的好处是可以按照国家不断更新的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经济规模实行差别税率,通过增加产能过剩领域的投资成本,来控制其规模的非理性扩张。
二是提高存贷款利率。
如果调控效果不明显,预计央行将继续加息。就一般规律而言,加息也并不是一次性的,多次连续的提升是必然趋势。
低利率政策是导致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房地产市场炒作严重从而房价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通过加息来改变目前的低利率政策,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人民币加息幅度将受到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制约。
三是动用汇率杠杆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预计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将加快,人民币汇率的波幅也可能扩大,以增强汇率机制的灵活性。
李明亮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将明显扩大,预计到2006年12月底,美元兑人民币为7.83~7.81,下半年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为2.03个百分点。
四是继续实施公开市场操作,加大货币回笼的力度。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银行间市场利率等方法来达到适度紧缩的目标。发行定向票据就成为了央行目前主要的辅助性货币调控方式。但是鉴于现在货币市场利率上升,也给央行操作带来了相当大的成本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