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预期强烈牛市趋势难改

    五是继续落实今年以来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

    六是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将密切配合,如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

经济增速不会下降过多
    如果这些宏观调控“重拳”真的出击,会对经济产生多大影响?

    申银万国表示,即使考虑到新出台的紧缩政策,经济大幅度减速的可能性也不大。

    因为与2003、2004年经济过热时的情景相比,现在资源瓶颈问题不是很突出,国家对经济增长的容忍度有明显提高。

    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仍将处于5%的较高水平,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仍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考虑到顺差仍将大幅度增加,外汇储备仍将大幅度增加,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这也将为经济增长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撑。

    总体上看,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仍然保持在10.3%的较高水平。从未来半年的情况看,考虑到宏观紧缩政策的累计效应,下半年经济会略有降温。预计经济增长率将为10%左右,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指标的趋热,下半年通货膨胀压力会有所加大。涨价的压力主要来自上游价格涨幅会扩大,公用事业价格改革将提速,但考虑到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一般工业消费品价格仍将处于低位,实际CPI涨幅不会很高。预计下半年CPI上涨1.7%左右,全年CPI上涨1.5%。

牛市趋势不变
    不少市场人士担心,宏观调控会对证券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海通证券表示并不悲观。分析师认为,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将对股票市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不会改变我国股市长期的运行趋势。

    我国股市正处在牛市的起点,趋势已经形成。央行紧缩政策会影响市场中的资金供求量,但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目前还与银行信贷市场处于分割状态,银行的资金难以直接流入股市。而且调控手段会比较温和,主要是依靠市场化手段来调控。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吴春龙认为,目前确实存在加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预计加息的幅度不会很大,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如1年内加息54个基点的可能性较大。

    吴春龙认为,一次加息27个基点将使股票市场内在价值下降3.82%,相对于上证指数67点。由于基准利率的上升,意味着无风险收益率的提高,股票的内在价值将随之下降。在流动性方面,预计小幅加息的影响有限,因此不会明显影响风险溢价水平。

    根据A股市场合理估值模型,基准利率提高27个基点,上证指数合理市盈率下降0.92倍。假设7月12日的上证指数收盘点位1740点为目前状况下的相对合理水平,那么,存款利率上升在第一次加息27个基点后,指数应下降到1673点。如果再考虑第二次加息的预期,累计加息幅度54个基点,上证指数应下降130点到1610点。

债市影响直接
    李明亮认为,宏观调控将对债券市场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部分商业银行抛售流动性较好的债券,对债券市场将构成较大的影响,会引发银行间拆借市场各拆借品种的利率上升,与此同时,还会造成银行间债市回购利率上升。

    建议投资者适度减少对债券品种的配置。相对于贷款利率,一系列紧缩货币政策的出台对于提高债券收益率的影响更大。

    联合证券建议投资者关注短期债券,在整体收益率曲线明显平坦化的情况下,当前的短端收益率曲线已经上移到一定高度,甚至收益率水平已经高过2005年初的水平。

汇率机制有利股市
    李明亮还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将对资本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国外资金来看,既然其目标直指人民币升值所产生的差价,就决定了这一部分具有投机性质的资本不太可能投向实业,而变现容易、流动性极高的金融市场将成为这种资本的最好栖息地。国内证券市场柏将成为国外资本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人民币升值压力对资金总量正效应和资金结构正效应将有利于推进2006 年中国资本市场总体价格水平上升。

    其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富有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同时也会对非出口型企业产生影响,最终会对资本市场中的相关行业板块的投资机会发生变化。

谨慎投资为主
    虽然宏观调控不会改变股市的长期趋势,但海通分析师李明亮还是提醒投资者以谨慎为上。

    短期内宏观调控对银行业的影响不大,但从长期来看需要谨慎投资银行股。从短期来看,银行板块的业绩增长比较稳定,这得益于利率非市场化时期受保护的利差和部分银行前几年计提的充足拨备。

    但从长期来看,作为和宏观经济密切相联的行业,银行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是必然的,其比较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消失,其资产质量等问题也将逐步显现。对于银行业的直接影响将来自两方面,即信贷规模和利差水平。

    货币乘数的下降,会相应降低目前过快的信贷增长速度,在利差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会减少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因为宏观调控政策将加大对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力度,而我国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