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热钱滚滚,市场先得热起来,没有赚钱效应,钱不肯进来,再好的理论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其结果必然误国误民。
在今年上半年股市最红火的日子里,媒体关于有数千亿元增量资金入市的报道不绝于耳,是啊,仅一级市场摇号资金就有8000多亿元,二级市场少说也有三四千亿元吧。然而,日前深圳证券业协会的一项权威统计,却对此说法大大地泼了一瓢冷水。
深圳市证券业协会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深圳地区所有证券营业部所托管的市值和保证金余额总和达到1621.8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0.32%,增速确实喜人。分开计算,其中托管市值为1397.6亿元,保证金余额为224.24亿元,这就是说,投资者在今年6月末的平均仓位为86.17%。另外,根据上半年深圳地区保证金存入额减去保证金取出额的差额计算,上半年新增保证金165.8亿元,其中5月份流入63.82亿元,6月份流入46.67亿元。
深圳地区各类证券的成交额占全国成交总量的9.65%,其所托管市值占全国流通市值的8.34%,即深圳地区的市场份额大约占全国9%左右,从深圳投资者上半年新增保证金165亿元,大致可以测算出全国新增保证金1830亿元。众所周知,6月底是今年股市最牛气的时候,7、8月份保证金虽然还会增加,但估计新增部分绝大部分用于摇新股。那么,新增的1830亿元保证金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统计表明,截至8月15日,今年首发基金规模已达到2071亿元,其中偏股型基金1331.6亿元。保守估计,1~6月首发偏股基金当在1000亿元上下。1830亿元新增保证金,如果去掉新发的1000亿元偏股基金,直接投资股市的也就新增800多亿元,这800多亿元不仅包括散户资金,也包括机构资金。今年5月连续数天每天100点的大行情,吸引的增量资金也就800多亿元。这一点清楚地告诉我们,老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并不是那么好拿的,股市对资金的吸引力远没有人们想象的多。当然,由于“银证通”的关系,加上一部分存在银行里的炒股资金,新增保证金可能还要多一些,但是随着7、8月份新股大扩容、二级市场接连下跌,又焉知增加的保证金不会抽回去呢?
另一方面,从6月5日中工国际IPO宣布新股开闸,到8月10日,两个月中已发行21只新股,募股市值480亿元,如果按平均上涨20%计算,承接这些新股就需资金570亿元; 与此同时,已经实施再融资的公司募资也近200亿元; 还有400亿~500亿元的限售股上市,以及下半年还将按常规进行的IPO和再融资,对资金的需求少说也得2000亿元。可如今算上“创历史新高”的首发基金,增量资金充其量也就2000亿元。资金面如此捉襟见肘,这股指又如何上得去呢?
是的,从理论上说,新股发行,特别是优质新股的发行理应成为牛市助推器,但股市说到底是资金堆起来的,而资金必须有赚钱效应方能源源而入。所谓热钱滚滚,市场先得热起来,没有赚钱效应,钱不肯进来,再好的理论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其结果必然误国误民。对中国股民来说,在经历了四五年漫漫长夜的“亏钱效应”后,好不容易苦尽甘来,有那么四五个月的“赚钱效应”,却马上又要抽血了,本能的反应必是捂紧自己的口袋。以平均86%的仓位之重,增量资金又捂住不进,发一点小盘股还可以,如不顾市场意愿频频上大盘股,管理层可真要三思而后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