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调整不是行情终结

    回顾历史能让人更全面地看清现实,从而把握未来。我们认为,本次调整并不是行情终结性调整,而是中期上升途中的一次不可避免的整理。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回顾历史却能让人更全面地看清现实,从而把握未来。

    打开沪指周K线图,可以看到,真正的牛市是在1996~2000年间,市场一直处于缓慢的上升通道中,而2001年到2005年底则是明显的5年调整期。如果按照5年一循环的原则来看,2006年只是牛市的起点。

多种因素造成行情迅猛
    事实上,本轮行情从千点启动,历经近一年的缓步走高,沪综指自去年6月底的998点以来,累计涨幅超过60%。

    这轮行情为什么如此迅猛?

    多数观点认为,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制度性转变,政策面的不确定性消除,提升了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这为行情上涨打下了市场基础;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国际商品市场上各类资源品价格大涨等,为股市的“价值重估”提供了充足理由。

    经过5年熊市的磨难,股民思牛的心情迫切,股指的飙升,令股民终于盼来了牛市。

16年历史中的几次牛市
    在中国A股16年的短短发展历程中,曾经多次涌现出令股民兴奋不已的牛市,但也有过让股民寝食难安的漫漫熊市,熊牛的不断交替,带给股民种种的甜酸苦辣。

    2006年5月的全线飘红,让人很自然想起了同处5月的1999年的“5·19”行情。当时,正处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重建期,中国宏观经济处于通货紧缩之中,上市公司业绩正在向下滑坡,国家已经开始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在这样的市场俺景下,股市仍处于低迷状态。

    谁也没有想到行情在突然之间爆发了。1999年5月17日上证综指从1047点发起进攻,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68%,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并首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踩在了脚下。

    随着行情的推进,上证综指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在2001年6月14日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

    不过,在“5·19”行情中,牛市并不是一路冲高,中间也有一次级别较大的调整,1999年底最低曾下跌到1341点。在市场受到不小的惊吓后,接着又掉头向上挺进。从整个上升情况看,这段调整成为牛市中的修整期。

    那么,目前的调整是否也预示着行情将会向更高目标行进呢?

随国际市场而动
    任何行情的启动都有一个领头羊,“5·19”行情中出尽风头的是网络科技股。追随美国市场网络泡沫的投资者,疯炒网络科技股,但当时中国哪有那么多的网络科技公司,而市场还是编出了很多动听的故事,只要与网络、科技沾边的股票,无一例外地被炒作一番。网络高科技的泡沫越来越大,就总归有破灭的一天,后来的5年大熊市也是泡沫破裂带来的苦果。

    人们都希望熊市的痛苦经历越少越好,市场多一点理性才好。

    与“5·19”行情相类似的是,本轮行情中一马当先的有色金属股,也是与国际商品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上涨相呼应。有色金属股价格上涨在于对资源价值的重估。但随着有色金属价格的狂飚,金属价格已经难以用供需关系完全有效解释,金属价格剧烈波动引起相关股票价格的波动,这也是本轮行情中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风险因素。

当前调整并不意味行情终结
    随着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向下调整,A股市场有色金属板块也上演了跳水行情,同时也促发大盘进入快速调整阶段。本轮行情从本周二开始大幅开始回调,至周三上证综指已下破1600点关口。申万分析师认为,大盘此轮下跌是在有色金属下跌、周边股市下跌、再融资及IPO的加快、房地产宏观调控相关政策等诸多利空的影响之下综合产生的,因此调整的时间也会相对较长。

    如果1582点失守,大盘近期将步入弱市回调格局。休养生息将有利于行情走得更远。

    海通证券认为,本次调整并不是行情终结性调整,而是中期上升途中的一次不可避免的整理。这是因为,在本轮行情发动之初,市场已经预期了IPO的恢复,只是对恢复的进程无法确定。实际上,管理层推进股市融资功能的恢复节奏快于市场预期,从宣布恢复再融资到IPO,不过短短的10天。

再融资“三步走”快步实施
    5月8日,证监会颁布并实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当时股市尚在1400点上下波动近两周,市场观望气氛浓厚。

    证监会明确提出融资功能恢复分3步走,即,第一步,恢复不增加即期扩容压力的定向增发以及以股本权证方式进行的远期再融资;第二步,择机恢复面向社会公众的其他方式的再融资;第三步,择机选择优质公司,启动全流通条件下的IPO。“三步”之后还要考虑再融资恢复后增加入市资金的增加途径,如增加QFII额度; 推进商业银行组建基金管理公司,加快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 推动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增加直接入市比例; 择机恢复投资者资金申购股票制度; 开展基金公司专项理财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