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为何成为契诃夫

    原编者按:

    作为全球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契诃夫本人一直给人一种非常神秘的感官体验。他的创作量惊人,短篇小说出十几卷,也的确佩服契诃夫的想象力。而且每一篇还都写得客观真实,意味深长。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在获奖时被还被赞为“当代女契诃夫”,可想契诃夫在短篇小说中的地位。那究竟契诃夫为何成为契诃夫?如果要追根溯源,并非一言两语可以说清,然而纵观契诃夫整个人生轨迹,似乎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在19世纪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文学圈中,俄国文学是一个遥远国度的文学,由于异域风情,常如约翰逊博士所言那种“并不精彩,可是居然讲完了,令人吃惊。”的感觉,屠格涅夫则是当时俄国文学的代表作家,而契诃夫是谁?注脚中并未有太多描述。19世纪的人们阅读习惯仍然是冗长的故事叙述和技术层面看“写得好”的小说,自从契诃夫短篇小说的来临,短篇小说的阅读习惯和欣赏方式可谓是发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阅读界对于纯文学的回归也变得更加深入。

    契诃夫是如何走上文学生涯的?

    说到契诃夫是如何走上文学生涯,还得多亏他的父亲。契诃夫的父亲巴维尔是个愚蠢而又自私的蛮夫,这个“给契诃夫家人生活增添重负”(毛姆语)的人,在契诃夫约5岁的时候便用拳脚功夫教育着我们后来的大文豪。据契诃夫说自己后来的肺结核就是儿时挨打落下的病根。由于父亲身性贪婪,固然家里经济情况堪忧,年幼的契诃夫只能自力更生。

    起初通过给差生补习换取三个卢布的微薄收入,但这些钱对于整个家庭的开支而言仍然少得可怜,不过契诃夫天生拥有即兴编故事的天赋,虽然最初投稿并非为了获名,只为多挣一些生活费,但契诃夫在投稿这件事上确实比其他人运气许多。《彼得堡公报》交给他一份每周交一篇小说的撰稿工作,随后的5年内,契诃夫写了三百篇不同题材的短篇小说!无心插柳为自己打稳了写小说的功底,这些作品当然都是为了生活而粗制滥造的内容,但这个开端想必十年前做过广告文案,现在在家待业的朋友多少有些体会。

    虽说契诃夫写了许多短篇小说,而他一直以来都励志以成为一名医生为人生梦想。鲁迅是弃医从文,而契诃夫从文只是因为文学带给他的人生惊喜远大于医学。用契诃夫自己的话来说:医学是我的合法妻子而文学只是我的情人。然而文学这位情人却最终成就了契诃夫当时的所有名誉,而“合法的妻子”则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一次他去彼得堡,发现作为短篇小说家的他已经在圈里极富盛名,更为丰厚的稿酬也让这个励志要做医生的年轻人最终只在医院里工作过三个月,其余时间除了免费替病人治病(对待病人的态度也时常不太友好),剩下的不是在写作,便是在遭受肺结核的折磨。

    有人说中国人了解契诃夫,多半是看他的小说。而欧洲人了解契诃夫,多半是看他的剧本。契诃夫小说改编的剧本在国外舞台上是经久不衰的作品,但他一生并没有写过几部剧本。由于剧本创作,契诃夫认识了他的妻子,一位年轻的女演员奥尔佳·克尼帕。在契诃夫病情急转直下的时候,年轻的娇妻还一直在催促他写一部轻喜剧。为了取悦爱妻,契诃夫在重病中继续创作,据说每天他只能写四行,但是仍然坚持写作,终于,伟大的《樱桃园》问世。很多人在事后指责奥尔佳的行为,但是也有许多读过《樱桃园》的读者,认为没有奥尔佳,将不会读到如此的佳作。

    契诃夫一直以来珍爱着自己的妻子,病中坚持为爱妻写作是其一,即使临终前也在动用他即兴编笑话的天赋,逗爱妻狂笑。而那天吃完晚饭后,契诃夫肺结核情况急剧恶化,享年四十四岁。

    许多研究契诃夫的专家都将契诃夫的人生分为前后两段,除去牙牙学语,还未被父亲挨打的4年,前半段20年是契诃夫寄人篱下、遭受苦难的20年。而后20年,则是他事业高升,病情加重的20年。就此契诃夫用一个对等的数字,戏剧般地完成了人生的逆袭与病情的恶化。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