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只谈一个重要的(但并非唯一的)标准:看这部书是否符合逻辑性。不管是乔伊斯,还是卡夫卡、略萨,他们的书即使看上去再纷乱复杂,也是严格符合逻辑的。《哈扎尔辞典》同样符合这个原则,虽然看上去零散,但是在逻辑上却是统一的。
国内曾经有一段时间出品了不少所谓先锋文学,但实际上不知所云,没有逻辑性,写来写去就成了胡说八道。不妨认为,再先锋的作品也是逻辑可解的。
而正是由于其严格的逻辑性、结构的创新性、知识的新奇性,联合让《哈》成为了一部优秀的实验文学。
最后,在客观描述的基础之上,不妨再稍微引申一下。在读书的时候,始终能感觉到人类对于知识的焦虑感。不管是哈扎尔人的历史,还是辞典第一版的命运,都已经变成了镜花水月。当我们人类社会走到现在的时候,我们还能还原早期的历史吗?到底有多少历史已经迷失了?历史的迷失有的是时间使然,有的缺是人为造成的,有的甚至被篡改和伪造。对于历史和知识的焦虑一直是西方文学的一个重要母题,而作为中国的文学家,又应当为还原真实的历史和知识作点儿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