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国人一起读的狄更斯

    狄更斯书写了时代,时代成就了狄更斯狄更斯生活的时代跟我们的时代很像(作家慕容雪村语)。但中国处于这样一个时代,却没有出现狄更斯这样反映社会深刻变革的大作家,真是值得深思(作家格非语)。

    从1907年至1909年林纾翻译狄更斯的五部小说开始,100多年来,国人对狄更斯小说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几乎没有停止过脚步。后天,是狄更斯诞辰200周年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百年来国人一起读的狄更斯

    借“西学东渐”风来到中国

    晚清以降,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斥,到逐渐接受,甚至要求“全盘西化”,这就是所谓的“西学东渐”风潮。西学书籍的翻译,是当时西学东渐相当重要的媒介,而狄更斯的作品就是搭着这趟顺风车来到了中国。

    西方文学的东渐,尤以西方小说的译介最重要,20世纪初叶,涌现了一批翻译西方小说名著的翻译家,其中林纾的影响最大。林纾是晚清最谙熟西方文学的译者,他曾把186种外国小说等著述译成中文。其中狄更斯的作品就是他最先翻译过来的。

    根据湘潭大学童真教授的研究(《狄更斯与中国》,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1907-190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林纾和魏易合作翻译的5部小说,它们是:《滑稽外史》(《尼古拉斯·尼克尔贝》第1-6卷)、《孝女耐儿传》(《老古玩店》上中下册)、《块肉余生述前编》(上下卷)和《块肉余生述续编》(上下卷)(《大卫·考坡菲》)、《贼史》(《奥立弗·退斯特》上下册)、《冰雪因缘》(《董贝父子》第1-6卷)。这是狄更斯在中国传播和接受的良好开端,从此,国人开始认识并了解英国这位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在译介初期,狄更斯的译名曾有迭更司、迭更斯、狄更司、迪更司、狄根斯、狄铿士等。

    批判性使其出现译介高峰

    根据童真教授的研究,民国初时,狄更斯有5部中短篇小说翻译问世。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伍光建译的《劳苦世界》(《艰难时世》),该译本在1933年和193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再版。192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谢颂羔译的《三灵》(《圣诞欢歌》)。1938年,张由纪翻译的《双城记》由上海达文书局出版。

    到20世纪40年代,狄更斯小说的翻译与出版非常活跃。至1949年,狄更斯的15部长篇小说已有9部被译为中文在中国出版,再版重印次数达41版次。从出版书目来看,林纾、魏易合译的狄更斯小说再版重印的次数最多:《块肉余生述》达8次,《冰雪因缘》5次,《贼史》4次,《孝女耐儿传》4次。从出版时间来看,上世纪40年代是狄更斯小说翻译出版的一个高峰期,有7种新的长篇小说全译本、1个新的节译本和11部中短篇小说翻译问世,并有23种图书出版。从出版社来看,上海商务馆在出版狄更斯小说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40年代以前共出版狄更斯的著作8部35种。

    童真教授认为,狄更斯在民国时期能得到较广泛接受,主要缘于其作品的批判性。因为,狄更斯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正是“五四”时期的作家们所需要的。

    狄更斯的写实主义写作观点在中国引起了许多文人的注意,老舍经由阅读狄更斯的作品体会到不必在意中国小说文体的拘束:“写就好,管他什么”,更多的文学家则是透过林纾的翻译接触到了英美文学而获得了启发。

    “文革”无任何狄更斯作品译介

    新中国建立后,狄更斯的作品得到了进一步的翻译出版。从1949年至1966年,中国大陆再版和重印了一些1940年代翻译的译本。另外,在这个时期出现了2部长篇小说的新译本:一部是许君远翻译的《老古玩店》(上下册)(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5年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新1版),另一部是全增嘏、胡文淑翻译的《艰难时世》(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7年版,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新1版)。据统计,建国后的17年,狄更斯的作品共出版了24版次。

    但是,从1966年至1976年,即“文革”时期,由于政治原因,这个时期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著作主要以世界无产阶级文学为主,再加上亚非拉及日本文学,所以在这个阶段没有任何狄更斯的作品翻译出版。

    15部长篇及主要中短篇全有中译本

    “文革”结束后,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开始复活。童真教授研究指出,在上世纪70年代末出版的狄更斯著作的印数基本上都以万册计算,王科一译的《远大前程》的印数甚至达到了112000册。在这种形势下,80年代狄更斯小说的翻译非常活跃。有三部长篇小说第一次出现了中译本:《马丁·瞿述伟》(上下册),叶维之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出版;《我们共同的朋友》(上下册),智量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986年出版;《德鲁德疑案》,项星耀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出版。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