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德伦的政治江湖

    每个民族的文学都有其独特的东西。在中国是武侠,而在西方,应该要数谍战小说了。说起这类小说,让人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英国的007系列。它创造的神话延续至今。在1970年代,罗伯特·陆德伦出道之前,谍战类小说都是被英国人所垄断。陆德伦以他的《伯恩的身份》三部曲一举打破了这一局面。这位笔耕不辍的前舞台剧演员和制片人30年来一直都是北美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的常客,而且直到他2001年去世后,他仍有3部已完成的小说待出版,真是一位勤奋而高产的畅销书作家。 

    《伯恩的身份》三部曲是陆德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作品,他塑造了一位和邦德一样不死的英雄。但是这却不是他最好的小说,《龙争虎斗》才是他的巅峰之作。“它比《伯恩的身份》好看上百倍”,这是美国媒体对《龙争虎斗》的评价。

    这部以冷战时期国际政治争斗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美国和苏联的两个顶尖特工由不共戴天的仇敌变为生死相依的战友,联手击破恐怖组织达莫莱兹企图控制各国政府统治世界的惊天阴谋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多少有些俗套和让人失望,但是换个角度,从007这样的谍战小说开始,故事几乎都没有逃出这样的套路,孤胆英雄总能大难不死,胜利而归,从独裁者和恐怖势力手中悄然地拯救世界。可为什么读者还对陆德伦的这样套路的故事乐此不疲呢? 

    陆德伦塑造的这个江湖最迷人之处就是现实迷雾下无处不在的阴谋。阴谋论是西方民众,尤其是美国民众中颇为流行的一种观点。这种看法认为民主政府不过是表面上的权威机构,政府、议会甚至整个世界都是被幕后的一些强大势力所控制,这些幕后主宰可能是一个家族、恐怖组织、企业或财团。由此形成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真实世界和愚弄百姓的虚假世界。对真实世界的揭露是西方读者关注的一个永恒话题,陆德伦的小说正是抓住了这个话题而赢得了西方读者。那个所谓的真实世界也许和江湖一样,根本就不存在,但是却极大地满足了民众对现实政治神秘一面的诉求。正如金庸曾让很多中国读者想为江湖找到历史依据一样,西方读者也想从现实政治中去寻找陆德伦小说的真实原型。《龙争虎斗》里恐怖组织达莫莱兹的阴谋可以说是达到了极限,不仅把全世界都圈了进来,而且时间跨度之长、牵涉历史事件之多让人难以想象,让读者真的过了一把瘾。 

    同样精彩的还有陆德伦对故事的布局。我觉得他讲故事颇有些希区柯克的味道,叙述细腻而周详,把细微的线索隐藏在描写之中,层层推进,气氛紧张,一环扣一环的疑问让读者不知疲倦地在书中探索,所以虽然陆德伦的书都是大部头,可是看起来却丝毫没有觉得累。可以说他的书是集惊悚、悬疑、冒险于一身。

    同时陆德伦摆脱了007中邦德那样官方英雄的路子,开创出了一个“小人物遇见大阴谋”的模式。这又迎合了西方读者崇尚个人价值,对政府保持怀疑的心理。小人物造历史让读者有一种强烈的亲历感,因为主人公和读者一样都是普通人。《龙争虎斗》虽然是描写的两个超级大国的特工,不过相对于他们所面临的对手,他们不过是不起眼的小卒。加上让军事专家都称赞的真实描写,让该书又多了一份真实感。而且《龙争虎斗》更为可贵的是没有对小人物无限拔高,虽然可以击败恐怖组织的阴谋,可惜他们无法改变政治的肮脏,“正邪易辩,是非难分”,政治永远是表面分明而实质上真假难辨。所以在尾声处,陆德伦借助媒体的声音道出了最后的结局——— 其实再厉害的个人都没法改变这个世界,从阴谋中拯救出的世界最后落入了另一个阴谋之中,得到救赎的只有主人公自己。不得不说陆德伦的处理在原有的套路上有了一点突破,也更贴近真实。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