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一个埋藏了20年的秘密——昆曲“至尊宝典”《纳书楹曲谱版》昨日首发

    昨天下午,来自上海昆剧团、浙江昆剧团、江苏昆剧院和苏州昆剧院的四大院团负责人济济一堂,见证一个昆曲界的重要时刻。由上海教育出版社音乐出版中心出版的《昆曲汤显祖“临川四梦”全集——纳书楹曲谱版》一书,在翻译者、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作曲周雪华历经10年的艰苦翻译整理后,终于在苏州昆剧博物馆进行了全国首发。

    “20年前,昆剧艺术大师、浙江昆剧团的周传瑛老师在临终前向我交待了一项重大历史使命,他要我严守秘密,直到条件全部成熟后才能和盘托出。今天,我终于可以完成周老师遗愿,将这件事情公布于众了。”在首发式上,周雪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向现场来宾吐露了一个在她心底埋藏了20年的秘密。

    20年前周传瑛临终传给周雪华

    “1988年1月13日,周老师叫他的小儿子周世璋来请我去他家。一进门,周老师就说:我等了你10年了(那时周雪华已在浙昆工作了十多年)!然后他拿出了一套曲谱书,这就是代表昆曲最高境界的曲谱书《纳书楹曲谱》。”

    当时周传瑛对周雪华讲述了这部曲谱的来龙去脉。原来,《纳书楹曲谱》记录了昆曲有史以来最好听的曲子,是由清朝作曲家叶堂先生选辑校订的,堪称是昆曲的“至尊宝典”。其中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是全集刊印,是至今保存最完整、最精确的版本,它和《西厢记》堪称“赵璧隋珠”,是昆曲历史上最为优秀的曲谱。

    “正因为纳谱中收集的都是最好听的曲子,当时许多人都想得到它。但是纳谱的记谱法非常特殊,文本原为工尺谱,且谱文分离,必须在老师口传心授下深得叶派唱法要领后才能读懂。因此,为了始终保持纳谱‘赵璧隋珠’的境界,也为了使昆曲唱法日臻完美不走样,从叶堂起就遗留下一条规定:每一代传授此书唱法的人都必须花毕生精力挑选一个品行优秀、忠于昆剧事业的接班人。而每一位接班人都必须向天发誓终身忠诚昆剧事业,挑起继承昆曲大业重担后,才能接受继承此书。”

    周雪华介绍说,挑选接班人,传授曲谱和译谱技术的过程都是秘密进行,就连被培养者本人也不知道,直到老师临终,才能对下一届继承者和盘托出。因此,从叶堂创始人起,经过了第一代弟子钮匪石独传其秘,再传名旦金德辉、韩华卿一直到俞粟庐,再传到周传瑛和俞振飞时,纳谱已秘密传授了五代人。

    埋藏了20年的秘密有关昆曲兴衰

    然而正是因为明白该曲谱并能翻译者极少,后人多半以口传或即兴改编,因此流传中的曲谱版本纷杂多样,全国至今无一定式,多以讹传讹。直到1983年,俞振飞来到杭州,他和周传瑛意识到昆剧音乐事业后继乏人,担忧纳谱会因为后人翻译不正确而被篡改讹传,最终导致失传。因此,二位老人决定打破历史上纳谱秘传的规矩,将最优秀的纳谱——汤显祖“临川四梦”全集全部翻译成简谱出版发行,让所有的人都能了解到几百年前昆曲音乐的真正风貌。

    虽然周传瑛当时有3个儿子也在昆剧团,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更有音乐造诣的周雪华。“当时周老师向我提出3个要求,一是不准有所保留。过去的人为了生计所以对自己的秘诀单代相传,但你们这一代不存在没有饭吃的可能,所以不能保留;二是不许离开昆剧团。因为离开就受不到昆剧的熏陶,也就没资格来翻译纳谱;三就是不许占为己有。”

    周雪华回忆说,当时周传瑛还交待,“现在还不成熟,必须等10年后才能开始翻。在这10年的时间里,你必须勤奋钻研昆曲,也必须像历代纳谱接班人一样严守秘密。我之所以没有把这些珍贵的资料传给自己的3个儿子,而是交给了国家,留给了浙江昆剧团,就是为了你有朝一日时机成熟了,依靠国家、依靠组织去完成翻译纳谱的大任。”

    历经10年翻译终于推出昆曲教科书

    10年后,周雪华作为急需人才调往上海昆剧团,当时正好导演陈世琤在排演《牡丹亭》。“我一看就发现错了,这曲子都不是用秘诀翻译出来的,昆曲的味道全没了,当年周、俞二老担忧的问题终于发生了。从那以后,我决定开始着手翻译纳谱。终于在10年后完工了。”

    为了突出翻译的精妙,周雪华还现场翻译了一段《牡丹亭》的曲谱。果然,在没有掌握要诀前曲子平淡无味,但是遵照要诀翻译后音乐就百转千回,非常好听。据了解,这部新发行的曲谱还将成为有史以来最为完备的经典版本,填补了昆曲文献史上一大空白。

    此外,书中权威的曲牌设置,澄清并更正了因后人讹误而造成的世人对汤翁原作曲牌“不拘词格”的谬论,使之成为迄今最正确的“临川四梦”版本,对研究古代音乐史、古代文学、汤氏文学都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有望成为各大剧团、戏曲学校、研究所必备的工具书和教科书。另据上海昆剧团团长郭宇透露,上昆按照此曲谱打造的昆曲《临川四梦》,也将作为上昆建团30周年重头戏于本月底在上海推出。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