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时代的普林尼认为:生命的过程倘若没有阅读一路伴随,简直毫无趣味可言。《嗜书瘾君子》娓娓道出对书籍的搜求、阅读与收藏的痴迷,把爱书人的种种表现一一列举出来。作者带我们回顾了图书的历史、风格,讲述收藏者的收藏经以及各种类型的买书人。 书里描述的对象主要是那些爱书成癖的读书人,他们不论身处何处,最喜爱做的事就是读书。他们的生活主题就是买书和看书。因为整日泡在书本里,原本跟朋友约好要打的电话,早已安排好的聚会,也有可能忘得一干二净。他们心中与恋人的理想约会不是携手看电影、并肩听音乐会、一道泡酒吧,而是两人分别坐在相隔几尺的沙发上,各人头上一盏灯,各自翻读手上的书,然后交流读书的感想和体会…… 这些“读书癖”将书本视为旅途的好伙伴。他们在飞机上,只要看到“系紧安全带”指示灯一熄,便纷纷放下餐台当临时书桌,聚精会神读起书来。其理由不外乎: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既不能谈生意又不便来回走动,总得找点儿事做——那就看书吧。他们认为匹萨店是现今进行用餐阅读的首选,尤其自从厚片匹萨问世后,更是很多吃饭时也不肯浪费阅读时光的读书人青睐的地方。厚片匹萨的烹调时间通常要耗费整整三十分钟,而且起司粉罐也足以担负压页重任。 除了描述爱书成癖者的种种表现,作者还对藏书家的素养发表看法,书中议论说:可不是随随便便哪块料都够资格藏书。得饱腹诗书、机关算尽,还要世事练达、知书达理;除了具备融会贯通旧书市场里锱铢必较的绝活与专业领域之高深学问的本事,为了将某部好书据为己有,随时还得有节衣缩食、慷慨就义的心理准备;一旦锁定一本书,还要能够一掷千金面不改色,然后将它与先前的战利品供在一块儿,浸淫其中乐不可支…… 作者另设专章探讨数字时代对传统书籍的影响。他说,他喜爱纸张与油墨印刷字、或穿线或上胶装订成册、配上封面或软或硬的书本。正准备展读本书的人,对此可能会有同感。书中断言:“作为实体存在的书籍,将不会被来势汹汹的电子文本、掌上阅读机取代。书店也不会消失。” 书中有很多内容趣味横生,如作者为确保出借的书平安回到书架支出如下几招,值得普天下所有爱书人借鉴—— 规定借阅读者必须遵守十分严苛且繁琐的借阅手续。历史上有爱书人针对自己的藏书订下一项条款:借书者必须“质押”价值相等(或更高)的财务。这年头合适当作“质押品”的东西则可以包括车子、房子或孩子。 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书上。这似乎是最简单明白的防范措施,但必须慎重考量美感问题。 比较细腻却又不失有效的办法:在书本上标示只有书主本人才能识破的密码。此处提供一个建议:在自己的书上各处盖上精美的图章,你可以把它盖在某个只有自己晓得的地方。 更有格调的办法是往书上贴一枚藏书票。许多爱书人都会选择这种极尽巧饰之能事、环花衬草、被称为“藏书票”的纹饰贴纸,在下方工工整整地印上自己的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