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美”与“臭”:关于美国的新书扫描

  对于国人而言,今天的美国或许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巨大存在”,美国和美国人常常成为人们观照自身的参照系,这个国家和民族总能激起一些人或爱或恨、或赞或弹的复杂情绪……这点,体现在人们的嘴上,体现在人们的思维习惯里,自然也会反映在图书出版上。近年来,关于美国的图书在国内大量出版已成为一个突出现象,最近的几个月的新书就可以搜罗到几十种,在此,我们约请刘苏里先生择其要者介绍出来,以为读者购阅的参考。  
                                    ——编者


  没有精确统计,仅凭印象,有关美国的中文简体字版出版物,大约相当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类出版物总和的10%,重点出版物的25%以上,约等于关于美国之外国家出版物总数的70%以上,甚至更多。此一现象已延续很多年了。美国之臭,挂在很多人的嘴上,而美国之美则置于好些人的心里。美国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本文所选书目(见“推荐书目”),以去年11月到今年元月为主,因叙述需要,个别选目是去年10月以前和今年2月的。需要强调的是,选目仅为冰山一角,虽非刻意所为,挑选时还是作了“突出重点”,以求举一反三,说明问题。选目34种,其中上海各出版机构占13种,北京14种,江苏4种,其余省份3种。社会科学占17种,人文学科11种,其余为文学作品、工商读物等。国内作者3种,中国旅美作者1种,其余全部为翻译作品。

    个体的品质与国家的性格

  其实,所选作品的范围涵盖面相当广泛。这反映了国人对美国的关注是全方位的。选目甚至还有《一个美国人的少林之道》、《杰弗逊先生的学堂》这样非常偏门的图书。《学堂》融建筑、教育、文化、历史、人物于一身,讲述美国开国元勋、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亲手规划、设计、监督、建造弗吉尼亚大学的故事。这所大学的早年,有第四任总统麦迪逊担任过大学理事长,后来还走出第28任总统威尔逊和第35任总统肯尼迪的两兄弟(爱德华和罗伯特)。让艺术在“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审美重要性得以体现”,是杰弗逊追求的目标。他将自己的灵魂融入庞大、繁复而恢宏的作品之中,极尽可能地表达出一代人崇高的内心智慧。《老钱》,是一部很奇特的作品。老钱,是相对于“新钱”而言,指的是由上辈传下来的而非靠自己创业积攒下的财富。作者本人是“老钱”一族,叙述也是以其家族的故事为线索展开的。作者观察到,“新钱”一族的崛起,正是“老钱”族衰败的过程。可随着这种无法挽回的衰败,同时,整个国家以及承载的文明,丧失了什么呢?是“经久不衰的美德、优雅和目标的指导者”角色;是骨子里透出的、遮掩不住的高贵气质和对生活的鉴赏品味。甚至,“老钱”族的消失,意味着一份教育和美学价值标准的永久消亡,世界因而改头换面,变得平淡无奇、粗鄙不堪。同样有些奇特的作品,是宾恩的《雅致的精神病院》。一如美国电影喜爱处理面向未来的题材,个体的精神世界也是美国人特别予以关注的对象。由此,涉及个体内心、精神层面种种负面的问题,也常常成为写作者颇爱费精力讨论的对象。宾恩的这部“传记”,旨在回顾19世纪初建立的麦克连(美国第一家)精神病院,是如何将“道德治疗”原则深嵌在建院治院,以及对待“造访”病人治疗过程的。宾恩“深信启蒙的精神,试图在众多生命残片中拼凑出疯狂里人性的遗存,那些众人可以辨认与同情的部分”。《生活之道》,是由20篇演讲组成的奇特作品。作者是出生于加拿大,为美国两所医学院作出卓越贡献,后来移居英国的现代临床医学最伟大的探索者和领路人威廉·奥斯勒。演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和教师,但所谈内容极其广泛,从为人、为学、为师、为医,谈到社会、文明和政治治理之道。即使谈为人、学、师、医之道,他也远远超越了专业的局限,眼界所及,俨然一位哲学家、牧师和圣贤。下面一段话出自“老师与学生”一篇:“……如果你们只顾着追求自己的利益,把一份崇高神圣的使命糟蹋成一门卑劣的生意,把你们的同胞当成众多交易的工具,一心只想着致富,你们定可以如愿以偿;但如此一来,你们也就卖掉了一份高贵的遗产,毁掉了医师为人类之友这个始终维持得很好的名衔,也就扭曲了一个历史悠久的优良传统与受人尊敬的行业。”在“行医的金科玉律”中,他大声疾呼,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使命而非行业,所以要求“用心如同用脑”。

  这些涉及面广泛的作品,其基本共同点是,它们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个体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或者说,个体的品质,是如何穿越时空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品质与性格。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