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购并成为可能 在沪深股市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公司想要快速扩张,就要靠再融资,但再融资后往往效果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重复建设太厉害,拿彩电来说,长虹通过多次再融资,募集了大量的资金投向彩电行业; 而康佳也通过再融资,扩大了彩电的产能。结果是多家彩电类上市公司大搞重复建设,最终的结果是谁也没有好日子过,弄得全行业亏损。同样的现象发生在很多行业中,如手机、空调等。
可为什么我们国内的企业不能像国际上的企业那样,通过购并来做大做强呢?原因还是出在股权分置上。如果康佳要和长虹合并,该如何定价?是按净资产值,还是按市价?由于不同类型股东之间的定价不同,这样的交易是很难实现的。在沪深股市10多年的历史上,只有华联商厦和第一百货两家公司通过换股的方式实现了合并,而这两家公司之所以能够成功合并,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的每股净资产差不多,股价也差不多,而且两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相同,否则这种合并方式也是无法完成的。当年凌桥股份(现在的申通地铁)与原水股份也曾经打算进行合并,但由于两家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和股价均有较大差距,导致最终合并失败。
如果能够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市场化购并就不再存在定价方面的困扰,完全可以根据股价的情况,通过换股的方式来进行。市场化购并的好处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还可以减少盲目重复建设,增加企业的效益,降低再融资的使用频率。另外,购并将为股市带来新的热点,刺激股价的上涨。
关键在于速度 现在,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还是补偿方案,特别是第二批试点企业中有可能包括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它们的补偿方案能否更优惠。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解决股权分置的速度。如果股权分置问题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进展,股市中的价值取向就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也就是说,解决的时间越短,股市就会越早走出低谷。
以往大家最担心的问题是大盘蓝筹股不会进行试点,试点的企业大多是大股东准备套现的公司,这样股市将面临较大的扩容压力。从中国证监会与国资委的表态中我们可以发现,管理层对于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态度是积极的,而有关价值评判基础的表述,更让人可以理解成股价将成为评判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如果试点工作能够全面,并形成一个稳定的预期,如果价值取向真的能够发生转变,加上上市公司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中国股市将会迎来新一轮的牛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