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为何总选“烂苹果”

股权分置这个“老大难”又要选择试点了。明明是一件好事,可真的事到临头却畏之如虎。为什么?人们害怕的就是国资委既做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扔给市场的又是一筐烂苹果!

    自从4月中旬,证监会负责人宣布解决股权分置条件已基本成熟以来,时间又过去了半个月。这半个月中,市场翘首以盼的好消息没有等来,宝钢巨资增发、垃圾股年报狂轰烂炸等坏消息,炸得股指又下了一个台阶。4月27日,国务院直接开会研究部署资本市场的重点工作,关于股权分置问题,在强调积极稳妥的同时又讲了这样一段话:“当前要抓紧做好解决股权分置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试点后再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看起来试点是一定要搞的,并且还要推而广之,但试点能成功吗?

    在中国股市,这样那样的试点已经进行得不少了。远的不说,就拿2004年大张旗鼓地进行的以股抵债来说,当时选择的试点是电广传媒和华北制药两家上市公司,试点时也是说得花好稻好样样好,又是金融创新,又可解决大股东欠款,还可缩减股本提高每股收益,等等。可结果如何呢?日前,两家公司年报都已出来,原来都是业绩大衰退的垃圾股!

    电广传媒净利润下降45%,这还是靠了3000多万元资金占用费撑着,若不计这些,主业利润下降82%; 而且,明明大股东占用的5亿多元资金,已折合成7000多万股股份抵债,不知为什么又被人占用资金5亿多元,这家公司怎么老是屡教不改?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再从1000多万元减至500多万元,又砍去一半。目前,大股东减资后剩下的9000多万股国有股,7000多万股到银行质押,2000多万股被司法冻结,回头再看看股价已经“破净”,只有7元了(净资产7.11元),想想半年多前国有股以7.15元/股的价格抵债,真是拣了个大便宜! 

    华北制药也好不到哪里去!该公司上年利润下降73%,今年一季度干脆告亏,开创了这家公司上市10年来首次亏损纪录。两家公司的国有股比重是下降了,流通股比重是上升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向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跨进了一步,但谁都知道,国有股卸掉的是亏损企业的包袱,垃圾都扔给公众股股东了。是的,这样的试点对国有大股东来说,确实是千好万好样样好,对公众股股东却是一堆狗屎臭臭臭!

    再说得远一点,第一家法人股上市流通的兴业房产(现在成了全流通股,当初上市时可不是),成了“老八股”中最烂的股票。更具讽刺意义的是,明明大股东已把股票抛得一股不剩,居然仍以大股东名义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高达六七亿元。国有股头一个在市场抛售的飞乐股份(当年抛售大飞乐国有股的操盘手,竟是上海财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从此一蹶不振。以后国有股减持的第一个试点中国嘉陵,试点后也再没有好起来过,当年给公众股股东的配售价格是每股4.50元,还是作为特大利好优惠配售给股民的,现在呢,早就腰斩了。还有增发的第一批试点,上海的几家纺织股龙头如三毛之类,一个个不都是亏损大户?

    还可以列举出许多,什么搞权证的,88倍市盈率放开股价的,等等,在中国股市大凡搞试点的几乎都是烂企业,其结果是每试一项,市场就抖索一阵,恐惧的神经越绷越紧,创新的门路越走越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试点总选烂苹果?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运动员和裁判员都出自一人。试点规则是你订的,选择谁来做试点,依据的主要是怎样做对你最为有利。这就好比卖苹果,价格是水果店定的,又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老板自然先挑烂的卖给你,把好的留着。如此下去,顾客每每吃到的都是烂的,以后连好的也不敢吃了。

    现在,股权分置这个“老大难”又要选择试点了。明明是一件好事,而且市场已呼吁多年,可真的事到临头却畏之如虎。为什么?人们害怕的就是有关部门既做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扔给市场的又是一筐烂苹果!

    本人主页:http://hwn.51msn.com  欢迎讨论 欢迎交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