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存在双赢方案,关键是非流通股股东要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股三一重工本周三修改对价方案,非流通股股东只不过向流通股股东每10股多送出0.5股。当日复牌即以7%的涨幅高开,此后股价也一直维持在20元一线,创半年多来的高点。
笔者始终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存在双赢方案,关键是非流通股股东要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即以三一重工为例,原方案为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10送3派8元,实施后大股东持股将由1.8亿股减至1.62亿股,修改方案为10送3.5派8元,实施后大股东股权为1.59亿股,二者相比,大股东不过多送出300万股,按每股8.15元的净资产计算多送2445万元。然而就是这么一点点小利好,股价便从每股19.60元涨至20元,按原方案大股东市值为31.75亿元(1.62亿股×19.60),按修改方案其市值为31.8亿元(1.59亿股×20),表面看大股东送出2000多万元,实际上市值并无损失还略有赚头。而这仅仅是多送0.5股,如果大股东再退一步,改为10送5、送6、甚至10送8,股价肯定还会涨,公司的所有股东都会从中获利,市场也会逐渐回暖。
即便如此,三一重工补偿仍未到位。这里有两个标准可加测试:一是股价,按目前方案,三一重工可折算成10股送4.5股(8元现金同8.15元的净资产基本接近,可折算1股),理论上股价应上涨45%,可目前实际涨幅不足2成。二是投资成本,三一重工是2003年7月发股的,募股资金到位后公司净资产约15亿元,其中非流通股股东投入6亿元,流通股股东投入9亿元,即非流通股股东同流通股股东的投入之比为4∶6,可此后的股权比例却为75∶25,以60%的投入才拿到25%的权益,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若将股权比变为5∶5,非流通股股东就得向流通股股东10送10(二者各1.2亿股),就算流通股股东以60%的投入拿到40%的权益,也得10送6(非流通股从1.8亿股减至1.44亿股,流通股从0.6亿股增至0.96亿股)。其他三家试点企业,清华同方约涨2成,紫江企业涨1成,金牛能源反而下跌2成多,同其送出的对价相比,均未达到理论价位,说明补偿都不到位。
什么叫补偿到位?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参照历史成本。目前上市公司净资产合计1.9万亿元,除了约1000亿元由H股、B股股东贡献外,A股流通股股东贡献了8000亿元,非流通股股东充其量贡献8000亿元(其他二三千亿元为历年利润积累),也就是说,A股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对公司权益的贡献基本是5:5,可目前他们的股权比例却是3:7。非流通股既然也要像流通股那样取得流通权,理应把当年多占的权益“吐出来”,即大家都有流通股,股权一半对一半,稍一计算就可得出非流通股平均应对流通股10送6。也许有人会说,非流通股股东多系创业者,创业资本理应溢价。话是不错,问题是非流通股股东投入的多为高估了的实物资产,而流通股全部是真金白银,二者“对冲”,应该是两不吃亏。
那么,如果真按10送6,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答案是不会。现在两市A股市价总值约3.1万亿元(共6700亿股,平均股价4.65元,其中流通股2100亿股、流通市值9400亿元),平均市盈率约16倍。10送6后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持股均为3350亿股,若维持3.1万亿元市值、4.65元的股价不变,二者市值均为1.55万亿元,要知道非流通股按净资产计算仅为1.22万亿元(4600亿股×每股净资产2.65元),不但没有流失反而大大增值了。纵然股价再下跌2成,即跌至3.90元左右,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市值都还有1.3万亿元,流通股股东得到了三四千亿元补偿,非流通股股东也有近千亿元的增值,而到时市盈率将降至13倍,难道还不足以吸引大资金吗?
本人主页: http://hwn.51msn.com 欢迎讨论 欢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