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热”来了又走了,“三毛热”也是这样,“台风”、“韩流”亦如是。或者本来年轻人的阅读口味就是捉摸不定,瞬息万变的。可是,当“韩流”如《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纷纷过境,惟余枝头《菊花香》。《菊花香》一销再销,并与《菊花香2》、《七朵水仙花》(为同一作者作品)3本书同时登上各大书店畅销书排行榜。甚至在年轻人中间流行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不读金河仁,你就不懂浪漫。”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甚至带点滥觞意味的典型韩国故事——优秀的男主人公遇见了普通的女主人公,克服重重阻力在一起,最后女主人公为男主人公付出了生命。究竟是什么引领了阅读口味挑剔的青年们的阅读风向?本版编辑特约《菊花香》策划编辑现身说法,以飨广大青年读者。
每隔一段时间,文化界总会被泊来文化掀起一股高潮,也总会有一个作家被挑中,成为公众的宠儿。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港台文化热,惟美、纯粹、不食人间烟火的纯情成为年轻一代追寻的圣地,《橄榄树》成为了代表性音乐作品;到了90年代,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哈日族”渐成气候,村上春树成为了领军人物,《挪威的森林》被大家争相阅读,批头士的同名歌曲几十年后在东方流行了;本世纪刚开始,“韩流”汹涌澎湃起来了,金河仁脱颖而出,《菊花香》成为了幸运儿,据此衍生出来的话剧、音乐、电影、电视连续剧等文化副产品已经或者即将出现,一个新的文化生态圈渐渐成型。
温润的文化气候
《菊花香》生存的文化气候,被人们称为“韩流”。中韩建交10年后,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韩流”终于开始吹拂神州大地。它的兴起的标志是韩剧的热播、韩国商品的热销以及韩国明星亮相传媒广告,契机是韩日世界杯的举办。“韩流”对时尚文化的主动迎合,对青年时尚生活方式的引领,争取了相当数量的拥趸者。相对而言,韩国的小说的引进出版比较滞后,但是公众对“韩流”的友善为《菊花香》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氛围。《菊花香》机缘巧合在“韩流”即将迎来高潮的时候在中国出版,成为媒体的宠儿。
美丽的内心净土
追求美好的真挚不渝的爱情是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永不泯灭的信念。这也自然不难理解,为什么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菊花香》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却最大限度地将爱情演绎到了极致。男主人公敢于挑战陋习,敢于面对命运的嘲弄,敢于为女主人公牺牲,这为历来有些“男尊女卑”的东方文化吹来一股清新之风。或许,这些因素并没有太多创新的成分,但是都往前多迈了一小步:姐弟恋,并且女主角带有反叛色彩;几经反复终成眷属,绝症尾随而至;为保全爱情的结晶,舍弃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等等。
作者在《菊花香》中给爱情做了一个描述:像树一样的爱情。“一棵树,一旦扎下根,就决不会再挪动,哪怕干枯至死。”这是一种爱情宣言,直接击中了有着美好爱情心愿的人们的内心深处的渴望。于是,《菊花香》在很多时候就成为了人们表达这么一种愿望的载体。也正是人们内心的美丽净土为《菊花香》的生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独特浪漫的盛开
《菊花香》的装帧很素雅。这一改同类图书热烈艳丽的风格,也曾受到来自各方的质疑。事实证明,这种别出心裁的风格在符合图书题材的同时,切中了读者的审美愿望。《菊花香》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整个设计从构图到色彩都很纯净。更具诱惑力的是,图书全部用带有菊花香的油墨印刷而成,翻开书就能有一股幽香沁人心脾。这样,传达这本书内容和价值的信息是多方位的:内容、文字、书名、视觉、嗅觉。这种统一的价值取向倍增了图书的亲和力,阅读的过程也是非常愉悦的。
同时,《菊花香》还在告诉年轻人,这就是他们需要的生活和爱情。随时会有浪漫而坚贞的情感发生。制陶、镌刻爱人名字、共舞银杏树下、仰望猎户星座……等等,都是年轻人渴望追寻的生活方式。这缩短了虚构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让人们感到小说中的故事就是生活本身的描述,他们也完全可以通过复制主人公的方式去爱情,去生活。这从《菊花香》被众多年轻人当成礼品书彼此赠送就能感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