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编译所成立于1988年,由汪道涵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聘请了一批海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术委员。学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推荐国外出版界具有前瞻性的、开阔国人眼界的著作,并由编译所组织人员翻译,委托出版社出版。 东方编译所自成立以来,曾与多家出版社合作过,包括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其中,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书最多,并以“东方编译所译丛”冠名。 2003年,东方编译所译丛又陆续推出一批国外经典学术著作以飨读者。
大国政治的悲剧 如果说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是为大国的兴衰寻找历史规律,得出了美国必然衰落的悲观结论,那么《大国政治的悲剧》则在探讨大国关系悲剧性的历史根源基础上开出了以“离岸平衡手”角色永葆美国强权的乐观药方。本书于2001年10月在美国出版以后,便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冷战后理论界一片“历史终结论”、“大战过时论”和“民主和平论”的声音中,作者指出在一个没有国际权威统治他国的世界里,大国一律损人利己,追逐权力,并成为支配性国家,在此过程中大国间必然产生冲突,这就是国家的悲剧,作为本书的结论,作者认为中国将是美国最大的威胁。这一结论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各类书评均已在各种刊物和网页上出现。但都只是对本书的片面理解。本书的译者也已在《文汇报》上发表关于本书的书评,以纠正读者的片面理解。作者究竟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只有在完整阅读本书后才能有所认识。
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 本书作者罗伯特. 吉尔平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在本书中作者研究了冷战后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新发展,并基于这些发展着重探讨了改变世界面貌的经济、政治和技术力量,作者强调国家仍是经济事务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同时也强调区域主义、跨国公司和金融动荡的重要性。本书较全面地论述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各方面的内容,从历史到发展现状,从贸易体系到金融体系,作者都一一进行了论述。作者在此书的英文版前言中称本书是其代表作《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第二版,由此可见本书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非零年代——人类命运的逻辑 是不是非赢不可?继《性·演化·达尔文——人是道德的动物?》之后,罗伯特·赖特的又一创新力作。人类,是不是非要争个你死我活,还是要深植在互相依存的非零和网络中?毁灭或互利,你的选择!博弈理论早就有了,也已经用电脑模拟来验证过互惠利他理论,但将它视为天择的“游戏规则”却是本书独具之创意。作者从生物学、人类学、历史、文化发展史等领域,广征博引,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空中思考全球化影响。本书生动有趣、论述博大精深、文笔却清晰易懂。
植物的欲望——植物眼中的世界 本书是一本奇特的书,主要谈论人类与大自然世界之间复杂的互惠关系,而且是从植物的眼中来看这个世界。作者给我们讲述了关于4种日常植物的一些迷人的故事:在苹果的故事中谈论甜;在郁金香的故事中谈论美;在大麻的故事中谈论陶醉;在马铃薯的故事中谈论控制。苹果的甜引诱了早期美国人去播撒这个物种的种子,给予这种树以整整一个大陆来开花结果;郁金香的美在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变成一种令人着魔的东西,一个荷兰人为了一个郁金香鳞茎付出了当时一座房屋的价钱;大麻令人陶醉的效果已经导致了千百万人去冒险坐牢,然而又刺激了这种植物的栽培者去完善现在美国最为值钱的作物;人们多少世纪以来想要控制大自然的欲望,使现代农业综合企业得到灵感,从遗传角度来改良马铃薯。在这个过程中,把炸薯条变成了知识产权。本书写得非常精巧,完全是独创性的关于人和自然的叙述。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本书是一本探讨“民族主义”的经典之作。作者扬弃了固有的研究途径和教条,以哥白尼精神寻找新的理论典范,为民族主义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作者将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他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来探讨不同民族属性的、全球各地的“想象的共同体”。作者将民族主义放在比政治史或政治思想史更广阔的“文化史”和“社会史”的背景中来理解——民族主义不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或政治运动,而是一种更深刻复杂的文化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