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欲望破坏了生态文明

    迈克尔·波伦是一位美国畅销书作家、专栏作家、行动主义者、新闻学教授及柏克莱加州大学科学和环境新闻学奈特项目的主任。他除了创作了大量的通俗读物外,还十分关注环保问题、食品安全以及生态文明,先后撰写出版过《杂食动物的困惑》、《保卫食物:食者的宣言》、《我自己的天地:业余建筑者的教育》等书籍。《植物的欲望》一书,就是他关注生态文明的著作。
    最开始阅读《植物的欲望》这本书时,我是把它当成一本植物学读物来读,希冀从中获取些植物学常识,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的确,人们能够在阅读中得到许多植物学的知识。比如,通过这本书我们知道,早在公元前2000年,中国人就懂得了植物嫁接的方法,并运用到对野生植物的驯化中。当然,书中讲得更多的,还是关于苹果、郁金香、大麻和马铃薯这四种植物的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们渐渐失去了野性的本来面目,而循着人类的驱使改变自己固有的特性。就以苹果为例吧!自然环境中生长的苹果,本来味道是酸酸的,但通过人类的驯化,而变得“甘甜”。其本来的味道,却被当成不“纯正”了。
    从本质讲,《植物的欲望》这本书是一本传播学术知识的书。由于作者本身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他深谙如何才能抓住读者的阅读欲望,所以,在该书中,作者把大量科学知识、传说轶事编织在一起,把枯燥的、不太为人所知的专业知识写得生动活泼,使读者读起来并不枯燥乏味。这里不妨摘录几段文字吧!
    ——“这座鲜花的园子是一个你的当下感觉很是丰富的地方,事实上,丰富得像是一个大都市。这是一个奇特的、好交际的公共场所。在这里,各种物种似乎都热心于让对方开心。它们打扮起来,调情、来来往往、相互拜访。”
    ——“荒野的庄严自有其位置,有着歌颂它们的成群结队的诗人们。”
    ——“陶醉是一种谨慎限制的仪式,决不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些文字读起来是那么清新活泼,文采斐然,丝毫没有一般科普读物、社科读本的教条呆板,让人既得到知识的滋养,又获得美文的欣赏,能够让缺乏专业知识的人,也能尽兴地读完这本书。
    不过,通过深入的阅读《植物的欲望》这本书,人们会逐渐地发现,作者通过讲述苹果、郁金香、大麻和马铃薯这四种植物进化的故事,旨在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因为人类自身“甘甜、美丽、陶醉、控制”的欲望,而对野性的植物进行驯化,从而获得遗传上的成功。作者告诉我们,“所有的驯化植物在某种意义上讲都是人造的,是人们所帮助设计的文化和自然信息的档案”,而已经缺少了自然的本来面目。当然,植物也从人类欲望中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就如同一对舞者,缺少谁都无法完成一支动人的舞蹈。“将这些植物视为与我们的一种亲密互惠关系中的愿意合作者,意味着有所不同地看待我们自己,把我们自己也视为其他物种的设计和欲望的对象。”因此,作者通过大量的植物在人类的驯化下丧失特色、减少品种的事实尖锐地指出,“没有野性就不会有文明”。所以,人类在追求幸福、美丽和权力时,也要压制罪恶的欲望才行。如果不控制人类的欲望,就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毁灭美好的家园。是的,这些年世界各地发生的自然灾害,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阅读《植物的欲望》这本书,更能让我们认识到人类欲望对自然的破坏力,从而自觉地控制欲望,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良性循环,而不要让美好的大自然,被人们的欲望所肢解、所割裂、所破坏。最终又让大自然无情地惩罚人类自身!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