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安德森与想象的共同体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名著《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出版二十年来,已成为民族主义研究的经典之作,备受推崇。他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入手探讨现代全球各种民族主义潮流的发起和波动,角度独特,分析深刻,使得“想象的共同体”这个概念如今相当流行,所倡导的历史比较视野中的社会人类学研究方法也成为民族主义、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式。

安德森睿智、富有启发性的论述并不是单纯地来自书斋,毋宁说是作为一个在各个民族“田野”里游走的旅行者的观察纪录加上整理和抽象所得。安德森的父亲曾在英国人控制的中国海关机构工作,1936年安德森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他和其弟弟佩里·安德森(后成为国际著名的社会历史学家,《新左翼评论》主编)在一个富有中国南方风格的家庭里长大。二战期间和其后,安德森随父先后在美国、爱尔兰、英国“流浪”,后又进入剑桥大学主修西方经典文学,从小体验了各种异质文化及其之间的文化张力。而且在剑桥学习期间,安德森同情并支持弱小族裔人民。这些经历深深影响了他日后批判帝国主义、同情殖民地民族主义的道德立场和认知水平。

1957年的印尼内战引发了安德森的关注,他远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在东南亚研究专家乔治·卡欣的门下专攻印尼研究,研读了东南亚民族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社会等丰富的资料,并专门到印尼雅加达进行博士论文的田野研究。1965年印尼政局变动,苏哈托将军乘机上台。安德森发文揭露苏哈托与雅加达政变有瓜葛的真相,触怒了苏哈托,于是从1972年到1999年长达27年他被印尼当局禁止入境。安德森只好把学术考察和社会观察的视野扩大到东南亚其他地区,例如越南和泰国,1979年还积极参与支援东帝汶独立运动的全球性的网络中去。1986年后,科拉松·阿基诺在菲律宾卷起一场激动人心的“人民革命”,安德森的目光再次被吸引了过来,投入菲律宾民族语言、文化、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中。在这些丰富的行走历程中,安德森始终坚持学术关怀与社会关怀的统一,延续以知识介入现实的参与精神,为他的理论创新和学术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8-79年,中国、越南、柬埔寨之间爆发“三角战争”,安德森予以密切关注。这个时政事件令他深思:为什么民族主义的力量会强大到让三个“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的国家不惜兵戎相见?他受到其弟佩里·安德森比较历史研究方法的启发和影响,把理论、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几十年学术积累的基础上,于1983年写成并出版了《想象的共同体》。

《想象的共同体》为历来模糊的“民族”概念提出了一个新的定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这个定义的独特和睿智之处在于,摆脱了民族“客观结构”的障眼法,直指集体认同中极为重要的“认知”特性。书中论证了现代民族主义经历了各种力量交汇、提炼的产生过程,以及模式化、移植、吸纳的生长和传播过程。

安德森正是在不断的行走中,深深体验到“集体认知”、“共同想象”对民族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是任何单纯的书斋研究、理论思辨所不能企及的真实发现。他把学术眼光、社会关怀、实践走向、理论归纳等熔为一炉,取得了创新性科学研究贡献,这是非常值得今天的青年学子们学习和遵循的。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