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未来中国经济仍强劲增长 奥运后不会萧条

    今年、明年中国经济会怎么样,国际社会存有诸多疑问:第一,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经济放缓,到底会不会导致中国经济放缓?第二,今年中国要举行奥运会,根据过去的经验,有些国家举办了奥运会以后,会出现奥运会之后的经济萧条,中国是否也将出现类似情况?

    这两个因素交织在一起,更让各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特别关注。在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主办的“2008东亚投资论坛” 上,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美国经济衰退不会大幅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奥运会之后的经济萧条很难在中国出现,中国还会继续是世界最大的外资吸引国之一。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余波未平,国际上有很多学者认为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是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对此,林毅夫说:“应该不至于出现像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但未来一两年美国经济下滑以及疲软是无法避免的。”

    林毅夫提到,美国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经济下滑当然会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东亚经济跟美国的联系极为紧密,美国经济的下滑会对东亚经济造成压力。

    但林毅夫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不会很大。他说,即使美国经济出现下滑或是萧条,中国也不会受到大幅影响,因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而且以生活必需品为主。用经济学术语来讲,它是所谓收入弹性比较低的产品,是不管收入高低的消费者都要消费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美国经济放缓,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影响也不会很大。“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还是会相当强劲的,也许增长放缓一点,但绝对不会变成负增长。”他说。

    对奥运会后的中国经济,林毅夫也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不会出现经济萧条。林毅夫说,过去认为奥运会以后可能会出现萧条,是因为奥运会之前有很多和奥运会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奥运会结束以后,基础设施的投资结束,因此投资可能会放缓,但是中国不会这样。

    第一,中国的经济规模比其他办奥运会的国家大很多。比如说,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希腊经济规模只有1850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澳大利亚的经济规模是3900亿美元,而中国经济规模在2007年已经达到3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在中国办奥运会,整体的经济规模是希腊的16倍、澳大利亚的8倍。奥运有关场馆的基础设施,不管在哪个国家,都大约相等,在这种状况下,奥运相关的投资在中国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小的。

    第二,中国办完奥运会以后,在未来几年还有很多重大的国际活动要举办。2010年上海要办世博会,广州要办亚运会,这些都需要非常多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弥补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减少的基础设施投资。另外,除了和国际会议、国际活动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空间也非常巨大。

    以北京为例,2008年办奥运会,北京的地铁会达到197公里,但是到2012年,地铁会增加到274公里,2015年,北京的地铁会增加到561公里。奥运会以后,北京的地铁还会增加两倍以上,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仅在基础设施投资上要增加很多,在产业上的升值空间也非常大,还可以再不断地往更高附加值的产业上投资,这些都会带来经济增长。

    第三,不仅投资增长非常快,消费增长非常快。这几年我们总是讲消费相对不足,但只是相对不足。这些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都是相当快的,所以每年的消费增长都维持在10%左右甚至更高,我相信在未来5年10年,消费增长的速度还会维持在这样一个水平之上。

    第四,吸引外商投资还会保持增长。我们现在的工资上涨了,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似乎在消失,可是搞产业的人都知道,工资只是当中的一个考虑,中国作为过去30年快速发展的国家,建立了非常好的产业群聚产业基础,而且这些地区的交通、道路等等公共设施的改善,让中国有非常好的营运环境、经营条件。因此,我相信在未来中国还是会吸引外商来投资,把中国作为加工基地、出口基地。不仅这样,很多外商还看到中国每年以10%左右的经济增长,这个市场规模的增量是全世界第一的,大于美国,所以还是会有很多外商到中国来投资,把它的产品生产当中的某一个环节放到中国,同时进入中国市场。

    第五,奥运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奥运实际上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让中国了解世界的一个非常好的历史契机。相信奥运之后中国的对外环境会更好,奥运会促进中国对外交流、对外经济,不管是出口、进口还是合作,都是一个新的契机。

    有以上理由,相信奥运之后中国还是可以持续维持经济的高增长,而且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未来还会是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