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奥威尔

夺取新的制高点
  奥威尔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即长篇《一九八四》,是在他病逝前不久出版的。现在,这部长篇与苏联专家扎米亚京写于1920年、出版于1924年的《我们》和A·赫胥里于1932年出版的《美丽新世界》一起,并称“20世纪反面乌托帮三部曲”。

  《一九八四》虽然成书较晚,但从1940年年中到1943年,奥威尔已初步形成观念,最后于1949年6月在美国出版。由此可见,奥威尔对这部书的酝酿、准备几乎贯穿了整个的二战时期。其写作动机与思想主旨与《动物农场》基本一致但《动物农场》是通过寓言可以讽喻,说明极权主义和领袖崇拜足以导致革命流产;《一九八四》则是以现实手法来写的,着重预言:如果任凭上述危险趋势不断增长,将会给人类的生存和精神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从而向世界敲响了警钟。

  其间,即1944年6月,奥威尔夫妇收养了一个出生刚满三周的男婴,取名理查德。1945年2月,奥威尔作为《观察家》杂志的战事记者只身赴法、德两国访问。3月29日,爱琳在一次手术中不幸逝世,年仅39岁。这意想不到的变故也可以说是战争带给奥威尔的一大灾难。那时他的心灵所承受的重压是可以想见的。但,三个月后,他依然按原定计划开始了《一九八四》的写作,由此足见他意志力之强,也足见这部长篇在他生命中的分量。

  因阅历和资料所限,只能尽力而为,将奥威尔二战时期的生活、思想和创作活动作一概要的梳理,惟愿能以粗略的线条将这位不朽的作家、精神界之斗士在那大时代背景下的剪影勾勒出来,谨以此纪念他的百年诞辰。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