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读者了解王石的“董事长行程”,记者专门到王石ONLINE上做了一个实证调查,随机抽取了几天记录: 11月15日 11:30到美东康州纽黑文,著名学府耶鲁所在地。参观校区:图书博物馆、图书馆、法学院。图书馆博物馆建筑本身很有意思。16:00~18:00讲演,题目:中国房地产现状和万科的选择。乘19:00火车赴波士顿。 11月16日 雨中参观哈佛校园。 13:00演讲。房地产只简略谈了20分钟,第二部分谈中国新型企业道德危机:税务、诚信、求大状态下的企业危机:负债过高,资源分散……80分钟,第三部分回答提问。16:30驱车机场,18:00航班,飞三小时抵西岸洛杉矶。在日本是看日本传统风格同西方现代结合的建筑,安藤的作品。洛杉矶想看后现代建筑。 11月17日晨 驱车前往洛杉矶盖提艺术中心。 圣地亚哥第一个看的建筑:摩门教堂。然后是退伍军人纪念馆。 11月18日 参观美国太空总署宇航局、加州设计学院、洛杉矶市区看后现代建筑作品:(1)好莱坞碗露天音乐厅(盖里责任设计);(2)迪斯尼娱乐公司总部;(3)好莱坞市政厅、图书馆;(4)庞大无比的太平洋设计中心。 11月19日 华盛顿。《财富》全球论坛两天。对参加这次论坛的期待?嗯,现在信息这么发达,不可能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收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露脸”、聚会、交流,比如很多国内企业家彼此知道对方,但很少交流,这种会议却把人聚到一起…… 中午与刘永好一起到乔治城午饭,意大利餐馆二楼露台,俯瞰波尔马特河,沙拉、牛排、啤酒……会后飞夏威夷。5小时飞行,抵南太平洋岛HONOLULU国际机场耐心等着落日。 …… 这些文字是从几万甚至十几万字中筛选出来的。你完全可以想见,这位董事长在一天的奔波之后回到酒店又是一阵如何的忙碌。有这份雅兴的人,不要说在中国企业界,即便是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中间,又有几人。 不过对王石的这种做法,至今也还是见仁见智的,即使在公司内部,记者相信也会有不同的看法。王石对这一点倒也是心知肚明:按中国人传统的观点来说,上至皇帝下到老百姓,不理朝政、纨绔子弟和二流子都是不受欢迎的。所以我喜欢登山,就有很多股民在网上提意见,说你少潇洒点好不好。不过王石自有其个人的看法:其实很多大公司的董事长也经常到户外活动,只是他们打高尔夫,所以不成为话题;我登山,其实为万科省了很多广告费,而且这项极限运动,和企业品牌精神不矛盾。另外,作为企业的第一把手,应该见多识广。比如我在“西点”只待了两个小时,但一下子就把我两年来思考的问题解决了。如果没有各国游历、学习、考察,是不可能有一些超前的想法的。进一步而言,什么是健康的企业家?我们以往宣传的企业家的形象就是孺子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概念一定要改。现代企业应该是让人工作生活得更有趣味一些。我登山目前已不是个人行为,也有一些示范性:董事长不需要每天局限在具体的事务当中,而是要进行决策。--往往一个决策失误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倒是王石的朋友张朝阳坦率地承认,王石要我去爬山,我就脱不开身。管理到了一定的境界,就是建立一个团队,能够有效地进行企业运作,董事长的工作就是考虑企业发展的方向、理念和文化,上者伐谋。“不过”,张朝阳笑着告诉记者,“冯仑告诉我,王石在山顶上也上网,通过互联网对公司进行管理,外松内紧。” 对于笃信“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必那么多花招”的王石来说,登山当然不可能是一种绝对的消遣。他在哈佛讲课的时候承认,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登山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开玩笑说,甚至谈判时我往那儿一坐就有优越感:“我在山上一呆就能呆一个月,你能吗?无论从意志上还是体力上你都磨不过我。”
他认为自己是个打江山的创业家,而不是什么企业家
王石很长一段时间坚持认为自己是个打江山的创业家,而不是什么企业家。他说的很多管理经验非常朴素,比如你不能和下属说假话,否则他一定也会如法炮制“回报”给你;比如市场是非常公平的,怎么暴利获取的利润,最后市场还会让你掏出去。这种表面上看来非常宿命的看法,实际上是从实践中--经受的挫折和教训中得来的,有着很浓的哲理意味。 创业者以及创业时代的特点是什么呢?王石1983年到深圳,1984年成立万科,他认为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打破一切清规戒律的英雄创业时代,自然更多的需要以创业者的身份去思维去行动。但是到了90年代中期之后,市场越来越规范,作为创业者显然必须向管理者转化。80年代缺少勇于下海、打江山这样的创业者,但是现在中国不缺少老板。90年代以后,很多人都去当老板。我们知道,创业,仅仅有老板是不够的,还要有各个层面的职业经理人打理,“我把自己就定位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所以我说中国不缺老板,缺职业经理人,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正在形成当中”。 王石的创业故事充满传奇。而万科后来的成长壮大也是颇为波澜壮阔,显示了作为万科“教父”的王石的出众的洞察力和别具一格的经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