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做什么——《企业家》第三版序

   《企业家》这本书成书于四分之一世纪之前,最初于1989 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 年三联书店再版。令我们深感自豪的是,它的内容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时,而且对当下的中国更具有理论和现实的针对性。

  人类过去200 年的经济史,其实就是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的历史。企业家不仅为我们创造了物质形态的新产品、新技术,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今天我们享受着200 年前的人们想都不可能想到的产品和服务,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地理上的距离已不再是人类交流的屏障。据一些经济学统计,200 年前人类所能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总数不过10 的2 到3 次方,而今天的产品数量已到了10 的8 到10 次方。想想吧,从飞机、汽车、高铁,到电视机、电脑、手机、网络、刮胡刀、遥控器,等等,哪一件产品不是企业家创新的结果呢?没有这些,我们今天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呢?

  人类的进步来自合作。200年前,主导人类生活的是强盗的逻辑,是战争、掠夺和强权。今天,全世界大多数人口都生活在市场的逻辑中,分工和交换成为人类合作的主要形式,尽管强盗逻辑仍然不时干预市场逻辑的运作。而没有企业家,这样大范围的合作是不可能的。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是否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是否在提高,社会是否和谐,最关键的是这个国家和地区人口中的企业家精神是否能得到有效发挥,企业家是否在从事创造财富的工作。中国过去30多年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工厂,最重要因素是改革开放激活了中国人的企业家精神,让潜在的企业家变成现实财富创造者。

  企业家的两个基本功能

  下面我讲一下我们企业家究竟在做什么?这也是《企业家》这本书总结的东西。简单地说,企业家就做两件事:第一是发现不均衡,第二是创造不均衡。我这样说有点学术性,但不难理解。所谓均衡就是说所有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货已畅其流,物已尽其用,人已尽其才,已经没有赚钱的机会,每一个企业得到的收入全部要支付成本,包括土地成本、资金成本、人力成本,没有经济利润可言。当然,你可以有会计利润,可以不给自己付工资,把自己本来应得的工资变成会计利润,但是没有经济利润。

  当然,现实的经济通常不可能处于这样的均衡状态。所谓“发现不均衡”,就是你能发现经济中赚取经济利润的机会,然后通过盈利机会的利用,纠正市场不均衡,使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随着这种机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利用,你的利润和盈利机会慢慢消失,以后又发现新的不均衡。所谓“创造不均衡”,是指这个市场已经很饱和,但是你能不能创造一个不均衡?也就是通过创造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打破原来的均衡,找到新的市场,找到新的客户?当然这两个功能经常混在一块,不是截然分开的。从这两个方面我们来理解中国企业家过去做了什么,未来应该做什么。

  企业家的三种套利方式

  首先我们讲一下发现不均衡。不均衡意味着有盈利的机会,所以发现不均衡就是“套利”。所有不均衡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类:第一类是跨市场的不均衡;第二类是跨时间的不均衡;第三类是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之间的不均衡。我下面稍微给大家详细讲一下。

  1.跨市场的不均衡。所谓跨市场的不均衡,也就是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地方价格不一样。比如一斤橘子四川卖五毛,北京卖两块,你找到这样的机会就可以赚钱。利用跨市场不均衡套利赚钱的就是商人。

  要想发现市场的这种不均衡,需要好多有关不同市场供求关系的知识。过去很多不均衡的发现是因为旅游产生的。比如《货殖列传》里边讲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是利用贱买贵卖的方法在曹国和鲁国之间经商赚大钱。还有“红色资本家”阿曼德· 哈默,本来是作为医学院的一名学生参加对苏联的人道主义救助,当时苏联处于饥荒时期。但到苏联之后,他发现那里有那么多稀有的动物皮毛和宝石,但苏联人没有粮食吃,而美国人有大量粮食要倒掉。所以他给哥哥发了一封电报:你给我收购多少万吨粮食,我给你收购多少吨的皮毛。结果就赚了大钱,由此走上了企业家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私人企业家许多就是这样的商人,他们做的事情被称为“倒买倒卖”。这些企业家发现市场在地域之间的不均衡,通过倒买倒卖就能赚钱。我想柳传志先生一开始创办联想公司,也是因为发现了一个不均衡:计算机在国外那么便宜,到中国怎么这么贵?所以他做起了计算机贸易生意。还有像牟其中这样的“国际倒爷”,用中国的纺织品换俄罗斯的飞机。这种企业家套利行为对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重要性在哪儿?就在于这样的企业家在市场当中传递信息,使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纠正了市场的不均衡。但是我们注意到,当你发现市场不均衡,赚的钱越多,就越有人眼红,就会有越多的人跟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赚钱变得越来越难,最后达到均衡时,就无钱可赚了。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