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3丨文景年度好书:这些书经受住了赞美的考验!

  马凌(学者、书评人):当历史学者开始旅行,他的行囊比别人沉重,他的思想比别人轻盈,他的文笔自带一种格调。本书是旅行札记,同时也是学术随笔,“万卷书”适配了“万里路”。

  丁杨(媒体人):作为近年来在公众视野颇为活跃的历史学者,罗新的“历史外”写作也越来越为读者关注,本书的十篇文章集中承载了他这些年来在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复活节岛等境外游历的见闻、感触,将眼界从书斋中扩展至更为开阔的范畴。这些文字富有个人化色彩,亦不失作者从学者出发的学术思考与人文气质,是可读性与厚重兼具的旅行随笔。

  但汉松(译者、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历史学者不一定就是和故纸堆打交道,“生活体验”(lived experience)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作为罗新的异域行走笔记,《月亮照在阿姆河上》是了解世界历史的另一个入口。

  林颐(书评人、撰稿人):这部有关异域旅行的学术随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读者的门槛,假如对这块土地及其历史感兴趣,我们都能从中获得基本常识的普及。作为一名历史学家,罗新的目的还包括从自然风景过渡到对失落的文明的反思,并且审视自己的学术研究的可行性。罗新展示了“沉浸式”学术旅行的良好成果,用“文化之眼”观察异域风景的态度,是每个旅行者都该拥有的态度。

  张向荣(作家、书评人):《月亮照在阿姆河上》不仅延续了罗新老师一貫的历史旅行书写追求,也持续为我画下不用打卡坐班可以四处游荡的梦想。

  熊静(抖音图书达人):跟着罗新教授,背上丰盈的行囊,去到中亚、中东和复活节岛这些地方,把学习和工作压力放到一边,就是走到一个地方将生活的印记和历史知识轻盈地讲出来,吹着风,手下抚过异国的植物,这种快乐是难以忘怀的。

  许金晶(书评人、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创始人):作为受过严格历史学学术训练的学者,作者每至一地,非常善于搜集跟本地历史文化相关的各类文献做功课性阅读;而在旅途的日常观察中,也具备很强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细节捕捉能力、历史现场还原能力和他者化观察眼光;加以诗意流畅而颇具思想厚度的文字,让这样的游记非常耐读。

  李夏恩(历史学者,媒体编辑兼编剧):作为考古学者的旅行文学,展现了不同于一般游记的时空的纵深,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也让这本书没有炫技的华丽辞藻而显得从容平易。

  张英(资深媒体人):罗新是我尊重的学者,如今的知识传递,很多学者都是从书本到书本,很少人像罗新那样,去他书写的历史现场,打开眼睛和心灵,用身体力行去感受,去体验去写作,这使得他的文章书写,在和历史和对话中,有了自己的心跳、体温和情感。

  代邵颖(掌阅电子书运营):有兴趣读这本书是因为罗新教授,翻开后首先是被目录吸引,“为你跋山涉海”“在复活节岛看日出”“云杉林的光与影”,好浪漫!我也不知道有多久没有留意过麦子的成熟、湿润的空气和远方传来的陌生人的歌声了。(毕竟我居住的屋子半夜窗外只能偶尔听到喵喵叫的声音。)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