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居二,《大医》《潮汐图》入选《亚洲周刊》2022年十大小说

  《亚洲周刊》2022全球华人十大小说揭晓,马伯庸的长篇小说《大医》登顶榜首。作家阎真、林白、王梆、林棹、朱大可、骆以军、黄山料、葛亮、龚万辉荣登榜单。

  上海文艺出版社《大医》(马伯庸)、《潮汐图》(林棹)入选。



《大医》
马伯庸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推荐语

  二零一七年,马伯庸受邀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做讲座,受院史馆触动,决定讲述近代中国第一批红十字会医生在乱世中奔走救亡的故事。清末民初的中国风云变幻,三位来自不同背景的少年加入了医院组织的医疗队伍,参与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鼠疫、武昌起义、皖北水灾等抗疫救灾活动。三人相互扶持,攻克难关,避开陷阱,从少年少女一步步成长为了真正的医者,也见证了这家医院的诞生和发展,以及中国近现代医院及医疗的起步。

  不同于传统历史小说题材,中国近代医疗史因对于医学专业知识有极高要求,一直是一个鲜有作家笔触所及的领域,多数有著“侠者之心”的“大医”故事只零星闪烁在一些学术专著和一些非虚构回忆录里。在《大医》中,马伯庸对历史素材的爬梳能力,与曾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得到极致展现“时间限定”写作技法,再次稳定发挥,用紧迫的时间营造紧张气氛,制造一个接一个的冲突,让除了作者以外所有接触文本的人感同身受,代入主人公的困境与思维;而作者却在文字背后举重若轻驾驭著冲突和危机。脑洞大开的同时,马伯庸用大量翔实的史料把握历史的真实脉络,刻画了医者仁心,也反映了大时代的百年波澜,与当下形成奇妙的张力。



《潮汐图》
林棹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推荐语

  《潮汐图》甫一开篇,主人公便宣称“我根本不是人”。作者林棹以卡夫卡式的设定创造了一个半人半蛙的少女当做主人公——神秘主义色彩油然而生,而读者便随着这只巨蛙开启了遍游十九世纪珠三角的季风之旅。小说的发展并没有叙事边界,从海洋文明到陆地文明,从珠江到澳门,从东方到西欧——蛙的漫游轨迹成为小说视角不断变化的驱动力。

  《潮汐图》的创作吸收了十九世纪后半叶至民国中叶期间“三及第”小说的特色,亦可看出改良的痕迹,用区块式粤方言和官话的掺杂,赋予语言风格极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动的表现力。

  小说后部,作者又将珠江拟人化处理,漫游夏威夷、墨西哥高原、印加帝国、西撒哈拉、法老的午梦、奥斯曼帝国、恒河等世界各地,并以在旅途中周身染病的珠江暗喻鸦片流入对中国造成的创伤,深化小说中清朝广州人文景观的历史性思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