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文学的边界,走到更为广阔的原野上去丨上海文艺八书入选“文艺批评”年度书单

  旧的一年过去了,2022年开始了。“文艺批评”2021年度文学作品书单也正式出炉。

  2021年大家有一种明显的共同意识和努力:文学亟需“破界”“破圈”。不仅有小说革命的呼声,也有各种文学破界、跨界活动;不仅文体或者文类上需要做种种跨越的花样,更根本的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我们拓展甚至发明新的文学性,需要我们开拓新的边界,走到更为广阔的原野上去。

  上海文艺出版社《北纬四十度》《读书与跌宕自喜》《北方厨房》《潮汐图》《初冬》《夜游神》《今夜通宵杀敌》《悼念集》入选。



《北纬四十度》,陈福民 著

  《北纬四十度》红了一年,关于此书的好评已“罄竹难书”。比如姚大力老师就盛赞《四十度》是一本史学专著,但它又是历史从业者写不出来的。我不想再罗嗦书有多好,就简短聊几句陈福民二三事,因为他曾经在北纬三十度生活过,读的我们华师大的博士,我跟他结结实实同系过三年。

  陈福民个子高声音磁,记不清有一次啥会中场休息,九十年代没有茶歇,就自己吹拉弹唱,有人报幕陈福民来一段《哈姆雷特》,他扫一眼围观女生,即兴了一段波洛涅斯教育儿子雷欧提斯的名段:不要向人借钱,也不要借给人钱,借出去往往是人财两失,借进来会让你忘了勤俭……显然他对自己的低音很有信心,后半段脸上散发光芒,而我所以记得他的光芒,因为我们寝室的一个女孩可悲地当场对他动了心。

  陈福民没有对我们的姑娘负责,他谦虚地把功劳推给了莎士比亚,但陈福民又是个实在人,多少觉得自己欠了姑娘。后来有一次,我们无意中和他说起,有个渣男欺负了我们的姑娘,陈福民腾一下就站起来,说,走,找他算账去。大家都很兴奋,打架,是我们荷尔蒙的主要出路。赞美九十年代,那时男女生宿舍还能随便交通。可惜我们兴冲冲跑去,渣男不在。箭在弦上必须得发掉啊,我们认出宿舍门口一辆小自行车是那个渣男的,陈福民一手提起那车,三步并两步,冲到小操场的篮球架下,一阵挥舞,把那小自行车给架到篮球架上了。可惜当年没手机啊,否则那画面绝对上热搜。

  这是陈福民。生活从来不能缴械他的赤诚,我至今记得,有一次我被导师修理,心情极差。晚上在丽娃河边遇到他,痛诉一番。他把我送回八舍,过了一会,又到楼下叫我,我下去,他从棉衣里摸出两个烤红薯,寒风里吃完烤红薯,他看我满血复活,说,你看,没有什么是一个烤红薯不能解决的。这是我生命中最好吃的一个红薯。

  后来,他去了北纬四十度。我们的联系少了很多,但想起来他,全部是温暖的往事。有一阵,他还和格非老师一起学说上海话,一次两人关于“新民晚报”中的“晚”,应该读成“晚”还是读成“夜”,争论起来,陈福民很不服气,找了多人考证为什么要读成“夜报”,他的考证过程,历时很久,直到他毕业离开。

  陈福民愿意在考证上下功夫,《四十度》是个例子。不过我之所以想推荐所有的人读读《北纬四十度》,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叫陈福民,因为陈福民和他笔下的长城有一种同构,他守护姑娘,长城守护中国,或者说,他就是每一个姑娘渴望拥有的长城。

  推荐人:毛尖(华东师范大学)

  文学与历史的辨证交错,时间与空间的融合对证,定居与游牧文明的冲突与交流,让这个瓯脱叙事时有洞见。

  推荐人:刘大先(中国社会科学院)



《读书与跌宕自喜》,马雁 著

  诗人马雁同时是一位天才的视野广阔的散文作家,私以为她的散文是当世罕有之品。汉语的美妙、柔韧、鲜活,可以从她的散文中得到真切体会,而在她的文字背后,也可见出她生动的性情和饱满的人格。

  推荐人:冷霜(中央民族大学)



《北方厨房》,蒋韵 著

  这是关于女性与美食的篇章,女性的魅力天然在日常生活里挥洒,唯美食与美人不可辜负。从奶奶的瓜菜代、妈妈的油焖大虾到我主厨的饕餮协会,蒋韵愿意还时代于世俗,不变的是以厨房为代表的女性日常生活。在每个时代的转捩点上,食物之变显然是个人与历史交换名片之时,然而蒋韵的厨房无疑体现了一种大抒情、大包容、大谅解。这本书的灵感还来自于“好吃的哲学”,书中写道:“我们的舌头,决定我们居住的地球。”南方北方、有荤有素、济济一堂,地球容纳的皆为凡人,凡人“吃下”了地球。跟随蒋韵的笔端完成的绝非单纯的饕餮之旅,而是历史回忆之旅、乐观英勇之旅和注释反思之旅。

  推荐人:刘芳坤(山西大学)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