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为展现上海城市发展历史,做好城市品格解读的普及性工作,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通志馆主编,著名历史学者熊月之撰写的《上海城市品格读本》日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
2020年11月2日上午,《上海城市品格读本》出版座谈会在上海社科会堂召开。出版座谈会由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人民出版社主办,上海通志馆、学林出版社承办。
上海市第十届政协副主席、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洪民荣,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爱建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范永进,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周智强,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姜复生,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馆长沈祖炜,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毛小曼等出席座谈会。会议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编辑,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主持。
王荣华指出,上海之所以为上海,根本原因、深层原因还是在于品格。上海在近代中国有特别地位、特别作用、特别使命。总书记最近都谈到品格问题,强调城市的灵魂,要延续城市的文脉。上海市委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也是从这里面延伸出来的。《上海城市品格读本》是第一本系统阐述上海城市品格的书,正气、大气,还有灵气。它总揽上海的历史和现实,融汇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通俗易懂,有新意、有深度,史料鲜活,具有时代性,为读者特别是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份丰盛的精神食粮、一本好的史志读本。编写出版《上海城市品格读本》,可以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来了解上海故事、上海精神、上海品格、上海文化。
徐炯表示,《上海城市品格读本》以理为经,以事为纬,溯古及今,真实、客观、生动地宣传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海城市品格的讲话,上海史志文化界交出了一份好答卷,也为“四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一部更接地气的好教材。当前上海正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新一轮“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即将拉开帷幕,明年还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上海宣传思想文化界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强化政治责任,强化历史担当,加强顶层设计,提早谋篇布局,充分论证,稳步实施,推出一批体现历史高度、彰显时代精神的扛鼎之作、传世之作,集中力量为建党百年献礼。
洪民荣认为,策划编写出版《上海城市品格读本》,就是为了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对上海城市品格的精辟提炼和高度概括。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上海城市品格的第三年,在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前夕,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刚结束、谋划“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之际,出版《上海城市品格读本》,对上海城市品格的由来及内涵做一个系统、权威的解读,无疑正逢其时,对于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为松表示,这本书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最权威发布、最精准描述,让人们了解上海的历史、现实以及上海的品格,给读者了解上海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上海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会客厅,面对百年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更需要我们准确地思辨,科学地应变、主动地求变。《上海城市品格读本》的宣传推广以及延伸开发应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学习贯彻、“四史”教育的深化、进博会的迎接等重大事件,用有温度的阅读带给人们归属感和认同感。
会上,熊月之介绍了《上海城市品格读本》主要内容。
徐建刚、权衡、范永进、周智强、沈祖炜等领导和专家发言。
读懂上海城市品格 就读↓↓↓

《上海城市品格读本》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通志馆 主编 熊月之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2020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