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减持的方向不会变

  前不久,深圳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中迈开了大步子,准备将5家国有大型企业的股权向外资出让。我认为,深圳的这一举动是改革的趋势。我国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应该说基本路子已经摸出来了,走得也比较通畅。现在的问题是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怎么办?一般投资人买不起,而且也很难判断这个产业前景怎样。这就需要战略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来投资。除了上市以外,通过招标、竞标向国内外机构投资者转让股权,是解决大型国有企业改制实现股权多元化的重要途径,这也符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国有经济要进行战略性调整,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目前,国有大型企业国有独资、国有绝对控股的结构,基本上还没有改变,深圳的做法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当然在操作上有两点需要把握,一是要严格遵循国家的产业政策,把握好什么产业可以转让,什么产业国家应保留的股权最低限度是多大。二是规范运作。
    从总的方面来说,我们的国有经济分布不合理,对于那些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或国有股权应该进行结构性调整,尤其国有股权过大的,应该减持。至于如何保持比较合理的股权结构,这就要具体分析,有的可完全退出,有的可退到相对控股,有的是参股。
    深圳出让股权的这些产业都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是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同时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股权转让的目的不仅仅是"靓女先嫁"卖个好价钱,重要的是着眼于如何发展这些产业。这些产业对深圳地方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一步发展这些产业需要战略投资者,或是产业相关的机构投资者。既然要吸引投资人进入,就要拿出好东西,其次才是在转让中价格卖得好一些。
    从这几年情况看,在转让问题上,其实无所谓好坏企业,关键看卖什么价格。企业好,卖的价格就高,反之,价格就低。低价格与其资产质量是对应的,未必是贱卖了。
    产业发展光靠政府的投资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公司改制要求股权结构多元化,只有多元化后,才会有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带垄断性的企业,它的利益应该社会化,政府是公众利益的代表人,政府在经营这些企业中不应以盈利为唯一目的,而应该把其中一部分利益让给公众,同时通过转让股权使民间的力量更多地参与进来,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市场化运作,这就是首先要使股权结构市场化。
    只有政府一家就不是市场化,要让公众参与进来。国有股比例过大,更多的应是减持,也可能到一定程度出现互动,有退有进。
    例如,某一个产业,由于投资回收期比较长,社会效益比较好,风险比较大,公众投资者不愿意投资,或到一定程度想退出,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不能完全从盈利出发,就应该投资或收购,来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通过这个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所以对退还是进不能一概而论。像青藏铁路,营运后,短期内效益不会太好,成本高,运力在一段时间内又不能达到设计要求,这就可能出现亏损。但修建青藏铁路,意义不在盈利,而在更大更重要的方面。这个投资只能政府来承担。经过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运量上来了,达到设计能力,开始盈利了,政府就应该减持了,把利益让给公众。政府作为初时投资人,先期进入,然后当社会投资人可以接受时,政府可以退出。
    又如农电是不赚钱的,国家来投资,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Since Fangxiang Guangdian was approved to sell its state owned shares
by Finance Ministry in August 15, there have been six other listed 
companies will transfer state owned stakes to non-state-owned firms. It 
dose mean that selling state owned shares by agreements is resumed after
two-year halt. As reducing state owned shares through secondary market
was put off, agreement selling becomes a most important means. Zhou 
Fangsheng, a researcher from Scienc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Finance 
Ministry, told reporter about his opinions.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