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证通——股民心中的“万人迷”

    因为一个蹩脚的法律理由,硬生生地将银证通和广大股民分开。为什么?这是记者最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也是大多数股民心中的困惑。

    8年来,银证通虽然也有不尽完美之处,却是目前为止最安全、最便捷、最灵活的炒股通道。然而,我们都喜爱的银证通,却不得不面临被“封杀”的格局。让人不禁要问,既然如此,何必当初?当初着力推行,今天却突然喊停,夹在中间的股民究竟如何是好?

手续费低廉
    银证通,俗称“存折炒股”,通常客户只要在银行开通银证通功能之后,就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或者电话银行,进行股票买卖。而且对客户来说,最为便捷的是,当客户买股票的时候,资金直接从银行划入证券公司,当股票卖出后,资金再自动回到客户存折,便于客户进行现金管理。

    这项业务自推出以来,便极受欢迎。据招商银行2005年年度报告显示,2005年招行银证通交易额就逼近800亿元。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易手续费相当低廉。据记者了解,一般的银证通,佣金大约在1.2‰左右。目前农业银行银证通买卖股票的交易手续费仅为0.8‰,是各家银行中最低廉的。建行的银证通买卖股票的基本费率为0.998‰,广发银行的银证通费率大约在0.99‰左右,比起许多券商1.5‰的费率来说,显然要优惠不少。

杜绝资金挪用
    对更多的投资者来说,银证通最大的功用可能就是心理上的“踏实感”。

    在证券业内,挪用客户保证金的故事比比皆是。尽管证监会的统计数字表明,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的比例迅速下降,但偶尔还是能从各种信息渠道中看到关于挪用客户保证金的案例。当年,一个小小的富友证券就挪用了39亿元之多的国债回购款,而且绝非个案。在多数投资人的心目中,券商的“信用”如同屡禁不止的假货一样,已经无法相信了。

    事实上,在证监会出面整顿之后,新的保证金被挪用事件仍然频频发生。在实际运作中,一些证券公司或营业部由于经营管理混乱,很容易出现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情况。按照传统的交易结算方式,客户首先要在证券营业部开立交易结算资金账户,并将其资金以银证转账或现金的方式存入交易结算资金账户。而证券营业部只需在银行开立一个公用存款账户,用来存放所有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

    简单地说,就是证券营业部在银行开立了一个总账户,然后客户的账户相当于以个人名义在总账户下开立“分账户”,而银行只负责管理总账户,具体的分账户由证券公司负责管理。对客户来讲,他只知道自己分账户中的资金; 对银行来讲,它只知道总账户的资金,而证券公司既知道总账户,也知道所有分账户的资金,而且有权利在分账户之间进行调动。在这种监管模式下,一旦券商管理不严,就很容易出现挪用事件。而且因为证券公司处于三方中最有利的一方,通常能够做到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而不被客户发现。

    而银证通就能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使用银证通的话,资金可以在证券公司和银行之间自动划转,而且不在证券公司停留。这不仅减少了资金周转环节,而且可以从制度上杜绝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的可能性,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这种“券商管股票,银行管资金”的模式,最容易为新投资者所接受,在心理上多了一层保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