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译者的修养

    词的色彩。对它的把握,也会影响到文采。《包法利夫人》有个译本,译到爱玛死去时,用了“魂归离恨天”。这让人感到有些突兀,无端想起了《红楼梦》和林黛玉。一位有名的翻译家翻译艾丽丝·门罗的小说,用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红颜多薄命”等译句,很值得商榷。这么译,容易让读者“出戏”,有一种荒诞的直觉:“加拿大女作家也会用中国古诗词的句子?”

    在翻译小说时,要慎用“通过”、“根据”之类的“大词”,也不宜用“任性”、“小鲜肉”之类未经时间淘洗的“新词”。半文不白的新翻译腔,我也不敢恭维。

    罗丹说,雕塑,就是去除没用的泥巴。套用一下这个说法,翻译,就是去除没用的文字。好译文,是改出来的;流畅自然的译文,是惨淡经营的结果。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有激情,他的头脑往往会偏热。当天译出的文字,最好能在冷却过后(过一两天,甚至过十天半个月)再看、再改——这时,他往往会去除一些“没用的泥巴”。

    【谈平衡】

    文学翻译是一种平衡:在作者与读者间求平衡,在“存形”与“求神”间求平衡,在快与慢之间求平衡,在自信与存疑之间求平衡,在平常心与追求完美之间求平衡。

    译者是“一仆二主”,既要“伺候”作者,又要“伺候”读者。揣摩不到作者的心思,或者让读者不堪卒读,都是没有“伺候”好主人。外语多从句,多插入语,翻译时就要下工夫推敲,在体贴作者感觉的同时,照顾读者的阅读快感。

    译者要在形似和神似之间求得平衡。若能形神兼备,自然再好不过。机缘凑巧的话,也能碰上这种幸运的时刻。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问题要复杂得多。杨绛先生仿照“甜度”的说法,提出了“翻译度”的概念。把控“翻译度”,是译者的基本功。有的时候,顺着原句的语序,译文就很顺当,那当然再好不过,但更多的时候,要把句子打散以后,重新组合。之所以说翻译是“二度创作”,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译者当然愿意译得快一些,可是他一定不能贪快,不能以牺牲质量作为求快的代价。翻译是不大会有“天才”的,我相信“慢工出细活”。而在这个浮躁的年头,要能“慢翻译”,首先就要有对文字的敬畏感和对读者的敬畏感。当一个译者对读者的宽容充满感激,而且对未来的读者充满期待的时候,他就有了这种敬畏感。

    译者必须有自信,哪怕面对一位令他景仰、崇拜的作者,他也要以一种“平等对话”的姿态,去跟作者“交流”。否则,他就没有底气,感觉云云就无从谈起。但是与此同时,他还要不断存疑,要瞻前顾后、左思右想、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国外译者翻译王安忆的小说,把“圆房”译成“圆的房子”,问题就出在他没有置疑,没有对这个看上去略有些“格涩”的词存一下疑。

    译者还要在平常心和追求完美之间求平衡。可以说,翻译(如电影一样)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译者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哪怕回过头去看那些脚印时,心中会有些遗憾。

    【谈读书】

    译者读书,首先是为了让心灵中有一方净土,其次是为了汲取语言文字上的养料。下面侧重谈“其次”的内容。

    译者天然应该是读者——他应该是他所要译的书最认真的读者。他要把这本书,先从薄读到厚(逐字逐句细读,查好每个生词的释义,吃透代词、介词之类“小字眼”的意思,弄清每个细节的来龙去脉,等等等等),再从厚读到薄(胸中了然,只待表达)。

    为翻译,要读无用之书、非书之书。小说中,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翻译时只恨平时涉猎不广,有时怎么不知问题来自何方,该去查什么书、问什么人。比如说,大仲马在《三剑客》中写到马站着睡觉,写到阿拉密斯喜欢把耳垂搓成粉红色(有点像今天说的“扮酷”)。又比如说,福尔摩斯探案中,提到桌上放着gasogene,查词典(释义为“汽水制造机”或“可燃气体发生器”)不得要领,后来终于在Google的Forum(网友相互交流的“论坛”)上得到启发,恍然大悟这十有八九是苏打水瓶的意思。Google就是非书之书。

    多读经典,才能知道文字原来是可以达到那样的高度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是半路出家,底子薄,所以更不敢懈怠。红楼梦,水浒传,史记,世说新语,唐诗宋词,名人小品,都是我觉得常看常新、开卷有益的书。例如,韩愈写初春小草的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张先写月色溶溶、一片空明景象的词句“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柳宗元写潭中小鱼的“皆若空游无所依”,再如归有光散文中的“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目眶冉冉动”(不是“慢慢”,也不是“徐徐”,其生动鲜活令人难忘),等等等等。现当代的作品中,沈从文(尤其是他的散文),汪曾祺,孙犁,杨绛,当然还有王鼎钧,都是我心目中的经典。能把白话文(语体文)写得这么好,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古今作家留给我们的那些让人怦然心动的文字,也许我们读过了、赞叹过了,也还是会忘却。然而(借用汪曾祺先生引用过的句子):“菌子已经没有了,但是菌子的气味留在空气里。”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