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书首发式上,戴锦华老师说《傅科摆》是她一生中读过的无数小说里最爱的一部,虽然她认为艾柯最完美的作品仍然是《玫瑰的名字》,“因为《玫瑰的名字》叙事完整,多个层次完整地包装在一起,你可以把它当做通俗侦探小说读,可以当做中世纪史来读,可以当做基督教神学著作读,也可以当做符号学及其文学理论著作来读,还可以当做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来读,这取决于你在什么层面阅读,当然,你也绝对可以把它当做通俗小说来读,可〈傅科摆〉不行,它仍然具有《玫瑰的名字》所有的特征,但它不可能在某一个层面单纯阅读,因为所有的东西如此紧密地纠缠在一起。”戴老师说,“我把《傅科摆》称为二十世纪的《堂·吉诃德》,因为它是一本‘元小说’,是‘元写作’,也可以说是‘元文化史’。”
多提一句,张大春也非常喜欢埃科。他在文章《理性和知识的狎戏——〈傅科摆〉如何重塑历史》中写道:“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傅科摆》恐怕是一本比《玫瑰的名字》更难读的书,它有太多的地方简直像极了学术、物理学、神学、史学、政治学乃至历法学的论文。不过,任何一位非专业的读者也都可以抱持着游戏的态度去考掘出翁贝托·埃科‘伪造历史’的许多片段。一个有趣而又有益的阅读方法是:举凡遇到书中言之凿凿、却由于文化教养之差异而令人感觉陌生难明的文本时,千万不要犹豫,一定要‘坚疑不信’到底。在‘坚疑’的过程中,如果读者并不非常迫切地想要得知小说的结局如何的话,便可以随手翻拣身边任何一部和内文提及的知识有关的参考书,侦察究竟。”“《傅科摆》正是这样一本帮助读者读很多书的书——如果说翁贝托·埃科是个狡黠的学者的话,那么他开的最大的玩笑将是让知识显示了如此慑人的魅力,令人屈从敬畏,而又不得不怀疑知识在何种理性的驭执之下会变成谎言。”
如果不想太费脑,那就读点轻松的。小说家加布里埃尔·米罗被写入西班牙近代文学史,最近漓江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墓园樱桃》,内容不过就是简单的爱情故事,胜在语言诗意,闲时可以一读。
本月初,已故作家三毛的佚作《你是我不及的梦》首度结集出版。该书收录了三毛26篇散佚作品,以及2篇首度曝光的珍贵手稿。据该书编辑林妮娜介绍,三毛有部分当年发表在报刊上的文字,未被收录进《三毛全集》中。她说:“台湾明道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陈宪仁和台湾一位小学老师林幸仪合作,经多年搜集、查证、汇总,整理出三毛近九十篇未结集的文章,特地从这些散佚作品中先行精选出近三十篇编辑成书。”在首度曝光的两篇手稿中,一篇是追忆撒哈拉生活及纪念荷西的文字《撒哈拉之心》;另一篇《旗帜鲜明的活着》深情回顾了三毛、王心莲、潘越云、齐豫当年联手制作唱片《回声》的往事。
《你是我不及的梦》收录的文字横跨三毛整个创作时期,既有三毛旅居海外生活的趣闻记录,又有对丈夫荷西、友人的追忆,比如描写台湾名人蔡志忠、林怀民、林复南、张拓芜、高信疆等友人。在《徐訏先生与我》一文中,三毛深情回忆了与“鬼才”作家徐訏相识的全过程,以及后来情同亲生父女的忘年之交。在《走不完的心路》里,三毛与台湾“最著名的房客”、漫画家蔡志忠不“打”不相识。《恋爱中的女人》一文中,三毛记录了对台湾“云门舞集”的观感,观舞中极尽笑、哭、鼓掌、尖叫,酣畅淋漓展现出一个真性情的三毛。在《戏外之戏》中,更是描写了最早的戏剧选秀,最终获胜的男主角是歌手齐秦,而此戏女主角则是影后张艾嘉。
曾获得“中国最美的书”的南京设计家朱赢椿,最近又有新动作,他主编的新书《肥肉》问世了。最先引起大家关注就是该书的设计,为了配合这本书的主题,书的封面特别做成了肥肉的样子,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块真肉。《肥肉》是一本以“肥肉”为话题的散文集,书中有近百位名家写下他们对肥肉的感受,其中包括沈昌文、叶兆言、苏童、林达、虹影这样的作家,也包括刘晓庆、杨澜、许戈辉这样的名人。看似一个简单的“肥肉”话题,里边却牵涉出很多由猪肉制作的食物,比如肉丸、油渣,甚至细化到如蚂蚁上树这样的一道菜。
朱赢椿说,这本书他策划长达5年时间,一开始找了很多名家来写,“他们的作品多半有点忆苦思甜的味道,但我总觉得肥肉应该是有些喜庆的感觉,就又找了些年轻的作家来写,让这本书多了些搞笑的味道。这本书比较像是东北乱炖。”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所有作者版税将用于资助贫困地区儿童改善伙食,如果能多卖出几本,也就能帮助更多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