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一章,他写了一本书

    埃科戏耍那些为他点赞的人,或许并无恶意,只是耍耍他的小聪明。写专栏时是这样,写《傅科摆》时是这样,写《波多里诺》时是这样,到了写《试刊号》时——哈,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这次抓到你了——我们已经知道你想干什么了。

    即便是有心理准备,《试刊号》也不像《傅科摆》那样从重量上就给人压迫感,这仍是本让人感觉被冒犯的小书——我随便挑了其中一小段贴上“知乎”,几天后收获了足足两页的吐槽——对于一个不到百赞的回答来说这并不寻常。

    “同所有自学成才的人一样,失败者总是比成功者更有学问。要是想赢,你只需懂得一件事情,而不是浪费时间去了解所有事情,因为博学的乐趣是专门为失败者准备的。一个人知道的越多,事情的发展就越是事与愿违。”   

    知识分子在埃科笔下总是扮演失败者、狗腿子、偏执狂、自闭症、受迫害妄想家等等不堪的角色——书名叫做《试刊号》,你以为这是本嘲讽媒体业的小说,它确实是,但是,如果硬要归类,它应该算作“悬疑惊悚小说”。就和之前一样,埃科从一开始就给它套上一个“悬疑惊悚”的壳子,虽然这壳子就像大漏勺一样千疮百孔,但也没必要去修补——读着读着,你会发现从那些破洞里漏出来的都是些有趣的东西:阴谋论、不存在的典故、变形的历史、朽烂的现实、错位的人物。你试着把这些和之前我们提到的知识分子搅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

    将寓言反写的荒诞感,没错!

    除掉埃科给故事加的“佐料”,其实整个故事简单到不行,道貌岸然的有钱人假模假式地想搞家“独立媒体”来作为勒索“上流社会”的筹码,于是“主编”纠集一帮失败的知识分子来假装做一份报纸的“试刊号”,往里面填些腐朽的内容,用那些老掉牙却仍有效的方法操纵读者的视线,直到某个热衷阴谋论的记者忽然被人捅死在街头——大家都吓破了胆,作鸟兽散——主角仍是疑神疑鬼,直到……呃,我还是给这部小说留一点点神秘感吧。

    总之,整个《试刊号》的故事,差不多就是那些把故事搞到三四厘米厚那么复杂的悬疑惊悚小说家们一个章节的容量——这是本小书,你可以当一篇超长的专栏来看。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埃科尖刻的幽默感和煞有介事乱扯的能力,你会看得很开心。

    但最后你会读得寒毛直竖——我究竟在那些报章杂志上、网站首页上、弹出页面上、新闻App上,以及微博上浪费了多少注意力?那些做媒体的卢瑟们真的有想让我看哪里就让我看哪里的魔法吗?

    在传媒泛滥的时代,我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

    还是整本《试刊号》的故事,本身就是个关于媒体的阴谋论?

    我怎么知道?你自己到天上去问埃科本人吧。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