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23日 马塞尔·普鲁斯特通知阿尔贝·纳米亚斯(证券经纪人,当时在帮助普鲁斯特整理手稿),有“一整本”手稿要请他誊清并交付打字。
1912年3月1日 普鲁斯特在证券交易中赔了40000法郎。
1912年3月21日 《费加罗报》刊登普鲁斯特小说的选段“白色和粉红色的山楂花”。
1912年4月3日(或4日) 选段发表后引起反响,普鲁斯特觉得其中存在对小说主题(sujet)的误解:读者认为那是一部有关童年的回忆录,其实他要写的是一部创作意义上的、经过浓缩提炼的小说。
1912年6月 取回“地方与地名:地名”的打字稿。
1912年6月4日 《费加罗报》刊登小说选段“阳台上的光影”。
1912年8月7日-9月 在卡堡(Cabourg,小说中巴尔贝克的原型)小住。
1912年9月3日 《费加罗报》刊登选段“乡村的教堂”。
1912年10月-11月 普鲁斯特开始为小说寻找出版商,小说题为《心灵的间歇》。约于10月25日写信给安托万·比贝斯科,表示希望在《新法兰西评论》的出版社(由加利玛和《新法兰西评论》杂志社同仁纪德、科博、施伦贝格等一起创立的出版社,加利玛出版社的前身)出书。11月2日普鲁斯特与加利玛洽谈,9日或10日将打字稿寄给加利玛,并对后继部分作了阐述。
但当时主其事的科博尽管对普鲁斯特在《费加罗报》上发表的文章颇为赞赏,却一口回绝出书要求。他们对普鲁斯特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觉得他只是个经常出入社交场的纨绔子弟,况且,这些作家向来主张少长句、去修饰的文风,普鲁斯特绵延不尽的长句,在他们看来是“缺乏剪裁,文笔荒疏”。
10月26日,普鲁斯特请斯特劳斯夫人提醒《费加罗报》主编卡尔梅特(第一卷就是题献给他的),卡尔梅特曾答应代向法斯盖尔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卡尔梅特26日当天即与出版社联系,28日回信给斯特劳斯夫人,说法斯盖尔“欣然承诺”出版此书。于是普鲁斯特送去了打字稿,并对此书的出版充满期望。普鲁斯特在信中告诉法斯盖尔,已交卷的第一卷名为《逝去的时光》,其余的内容将写成另一卷,准备取名为《寻回的时光》,总书名则为《心灵的间歇》,以生理疾病来影射心理世界。他在给好友路易·德·罗贝尔的信中写道:“我真的觉得一本书就是我们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它比我们自己更重要,所以我现在为了它,像父亲为了孩子一样四处求人,是再自然不过的。”但是,接下去却杳无音讯。普鲁斯特去找卡尔梅特,对方不接待;去看法斯盖尔,也吃了闭门羹。
原来,出版社把稿子交给了作家雅克·诺尔芒审读,此公在审读报告上这么写道:“把这部712页的稿子从头到底看完……简直不知所云。它到底在讲些什么?它要说明什么意思,要把读者带到哪儿去?——我只能说我一无所知,无可奉告!”
1912年12月23日及24日 普鲁斯特分别收到加利玛和法斯盖尔的否定答复,打字稿也都退了回来。他请路易·德·罗贝尔设法联系奥朗道夫出版社。
1913年1月初 普鲁斯特托罗贝尔把一份打字稿转交奥朗道夫出版社。
1913年2月约19日 奥朗道夫出版社总编恩布洛给罗贝尔发去退稿信。他在信中写道:“我这人可能是不开窍,我实在弄不明白,一位先生写他睡不着,在床上翻过来又翻过去,怎么居然能写上三十页。”
普鲁斯特知道此事后,在给朋友的信上激动地说:“你把精神生活的体验,把你的思想、你的痛苦都浓缩在了(而不是稀释后加进)这七百页文稿里面,而那个人手里拿着这文稿,却不屑一顾,还说出这种话来!”
1913年2月约20日 普鲁斯特请勒内·布吕姆看看年轻的出版商格拉塞是否有意用赊购(àcompte,由作者预付出版费用)的方式出版此书。答复是肯定的。于是双方正式洽谈。
1913年3月 普鲁斯特与格拉塞签订的合同中写明,作者先期出资1750法郎,以后再支付校样修改等费用。第一批45印张校样改完送交出版社时,普鲁斯特就另行支付了595法郎“校样重排费”。
这样一来,普鲁斯特反倒放开了手脚,他在校样上大刀阔斧进行删改,有时“二十行删得剩下不到一行”。与此同时,从一校样直到五校样,他不断地增补内容。删减得多,增补得更多,所以单单一校样,修改后篇幅就增加了一倍。最后,格拉塞觉得篇幅实在太大,非要普鲁斯特作大幅度的删节不可。出于无奈,普鲁斯特把第三部一分为二,让前一半留在了11月终于问世的第一卷里。后一半日后放在第二卷中。
1913年3月11日 格拉塞寄给普鲁斯特一份出版合同,普鲁斯特签字后于13日寄回。
从3月31日至6月11日,印刷商柯兰排版打印第一份校样,共95张长条校样(每张8页)。
1913年3月25日 《费加罗报》刊登选段“复活节假期”。
1913年4月19日 普鲁斯特听了弗朗克的《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后,对小提琴家埃奈斯科充满力度的演奏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普鲁斯特反思了自己在音乐上的审美情趣,在校样上对有关圣厄韦尔特府音乐会的段落作了修改,并安排了凡特伊留下一部遗作的情节,以便在小说后续内容中阐述自己新的音乐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