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与《心灵的间歇》

  2007年3月,巴黎国家歌剧院将上演二幕16场芭蕾舞剧《普鲁斯特和〈心灵的间歇〉》。其中《心灵的间歇》,指的就是我们熟悉的长篇小说《追寻逝去的时光》。

    这部七卷本小说,前后写了十多年。1913年3月,普鲁斯特在多家出版社相继退稿的情况下,将已完成的两卷书稿交付格拉塞出版社自费出版。两卷的卷名分别是《逝去的时光》和《寻回的时光》,而总的书名就叫《心灵的间歇》(lesIntermittences du Coeur,字面的意思是心跳间歇性停顿)。

    5月中旬,普鲁斯特拿到出版社交来的校样后,把书名改成《追寻逝去的时光》。他在给格拉塞的信中给出了一个解释。当时有个他很讨厌的作家刚出了本小说,书名叫《心律失常》(le Coeur en Désordre)。普鲁斯特认为这个作家意在影射“心灵的间歇”是医学术语。他不屑于与此人为伍,所以决定把书名换掉。

    与此同时,两卷的卷名也分别改为《去斯万家那边》和《盖尔芒特家那边》。有朋友觉得“……家那边”太没有诗意,不适合做书名或卷名。普鲁斯特在回答朋友的信上,列举了《红与黑》和《地粮》(纪德)、《认识东方》(克洛代尔)等书名,说明这些“并没有什么‘诗意’”的书名,恰恰都是杰作的书名。他对朋友说:“我用这两个卷名,是因为在贡布雷有这么两条路。对我的内心生活而言,这两条路有着特殊的意义。我觉得这样的卷名简朴、实在、不华丽、不抢眼,就像诗意得以从中萌生的劳作本身一样。”

    1913年底,第一卷出版。这时普鲁斯特决定把全书分成三卷。第三卷叫《寻回的时光》。此前的半年时间里,普鲁斯特在写给朋友、出版商的信中,多次提到他考虑过其他一些卷名,例如《夏尔·斯万》《夏尔·斯万最初的几幅肖像画》《受伤的白鸽》《永恒的爱慕》《往事断续》《七重天》,以及《茶杯里的花园》《名之纪》《词之纪》《物之纪》等等。

    而后的将近十年时间中,普鲁斯特惨淡经营,继续构建这座“大教堂”,终于在去世前写完了这部七卷本的巨著。尽管卷名几经更换,总的书名却一直定为《追寻逝去的时光》。有人问普鲁斯特,他写这部小说的目的,是否就是回忆过去美好的年华。他在信中明确地回答说:“不,倘若没有理性的信念(croyancesintel-lectuelles),倘若仅仅是想回忆,想靠回忆重温过去的岁月,我是不会拖着病体费心劳神写作的。我不想抽象地去分析一种思想的演变,我要重现它,让它获得生命。”

    1922年(普鲁斯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英译本Remembrances of Things Past(意为:往事的回忆)推出。朋友看到新书预告后,把书名告诉了普鲁斯特。他马上写信给出版商加利玛说:“译本的书名不是‘追寻逝去的时光’,而是‘往事的回忆’。这下子,书名全给毁了。”他还写信给英译者蒙克里夫指出:“原来在全书结尾处,有意把‘逝去的时光’和‘寻回的时光’交融在了一起,而现在这层意思没有了。”

    写到这儿,笔者心中颇有感触。1997年,我译这部小说的一个节本时,用了《追忆逝水年华》的书名。2003年将近译完第一卷,斟酌中译本书名的时候,思想上摇摆得很厉害,既觉得“追忆……年华”离原书太远,又割舍不下这个让人想起“此情可待成追忆”和“似水流年,如花美眷”的绮丽书名。最后才忍痛割爱,用了《追寻逝去的时光》的书名。

    后来,看到了上面说的普鲁斯特写给加利玛的那封信,我暗自庆幸没把书名全给毁了。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