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云图》延续了沃卓斯基姐弟自《黑客帝国》以来的巨大野心与惊人的想象力,宏大的故事背景与在历史与未来中来回穿梭的故事情节,离不开原著小说的精彩纷呈。"我在写作时就想,如果这本小说不能拍成电影那就太遗憾了。"《云图》原著的作者,大卫·米切尔如今得偿所愿。
有着东方意味的轮回故事,让中国观众的理解多了一分亲切感。来自东方的思想与传统,深深影响米切尔的创作。成名作《幽灵代笔》中,第一章就谈到了中国。在日本教授英语与写作了8年的时间,他对东方的文化有深入的理解。
有意思的是,这位想象力超凡的小说家,直到五岁才会开口说,到七岁时,还有点结巴。也许在他不说话的时候,都在构思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云图》奇幻的故事,看似难以改编成电影。在他与与三位好莱坞著名导演的合作中,可曾有过分歧,又迸发出了怎样的火花呢?大卫·米切尔继续带领IBTimes中文网研究员一起进入《云图》的世界。
IBTimes中文网:你曾经说过,《云图》的结构受到了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作品《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影响,在《云图》小说中特意设置了一面镜子。这是为什么?
大卫·米切尔:我在《云图》的小说中设置‘镜子'的原因是好玩与好奇。‘玩'这个词语通常与童年联系在一起。不过,我坚信,‘玩'是创造力的核心。如同披头士乐队‘玩'音乐、乔布斯与比尔·盖茨‘玩'程序、斯皮尔伯格'玩'电影一样。一颗好奇的心是与好玩的心紧紧相连的。
《云图》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构,原因就是我想看看一本中间有一面镜子的书写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会成功么?能够写成小说么?读者能读懂么?阅读它有趣么?回答这几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花上三年的时间写完这本书。很奇怪,尽管这本小说最富实验意味,却是我的作品中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小说。
IBTimes中文网:在卡尔维诺的那部作品中,12个故事都没有结局。你同样没有给《云图》写上一个完整的结尾,是为了让读者留下更多的疑问吗?
大卫·米切尔:至于为什么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我想这个手法在电视剧里已经屡见不鲜了。比如在英国,电视连续剧与肥皂剧往往在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戛然而止,让观众不得不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然,答案会在下集揭晓。
IBTimes中文网:《云图》多达30万字,细节描写丰富,故事跳跃性巨大。你是如何吸引读者,保持他们呢的阅读兴趣呢?你可曾担心过读者会读不懂《云图》么?
大卫·米切尔:我试着让读者进入我小说中的世界里,这样即使一个故事意外地提前结束了,接下来的故事也会很快地促使他们继续阅读下去。同时,我希望我的读者相信我不会浪费他们的时间,也相信我会遵守作者与读者之间那份不成文的契约关系,履行我的职责,那就是'我会用语言解决你之所关心。'
我像世界上其他的作家们一样,试着写出优美的语句,创造出读者会为之动情的人物来吸引读者。当我第一次把《云图》的手稿交给我的经纪人与出版商时,我非常担心没有人会读懂这个故事。不过没用多久,我就松了一口气。担心也烟消云散。现在,这部小说已经卖出超过一百万本了,我也不再担心这个故事太难会有人读不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