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的《格兰塔》

    IBTimes中文网:让我们先聊聊中文版的《格兰塔》吧。为什么选择出版它呢?

    约翰·弗里曼:如果说很多读者因为语言的障碍无法阅读到更多的伟大作品,除了翻译版本的问题以外,更大一部分原因是还有很多作品甚至从来没有人进行翻译。推出中文版《格兰塔》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我们将把全世界最好的英语文学作品翻译成中文并通过《格兰塔》带给中国读者,也将把中文作品翻译成英文、西班牙文、挪威文等等,同样用《格兰塔》搭载着给全世界。

    IBTimes中文网:你对中文版的《格兰塔》最感到兴奋的地方是什么?

    约翰·弗里曼:在中国,有很多热爱文学的读者希望能够阅读更多原汁原味的"新文学"的作品。当我知道有这样一个机会,能让这些"书虫"们与《格兰塔》直接产生化学反应的时候,真让我激动不已。在着手实施这个计划的时候,最让我感到兴奋的地方莫过于发现一个我从未知晓的中国作家的惊人作品。

    接下来,我希望有一天中文版的《格兰塔》能够通过移动网络传递到每一个人的手机上,让喜爱阅读的读者能够随时随地畅游在文字的海洋中。我们也正在努力让这个目标早日实现。

    IBTimes中文网:《格兰塔》一直以关注新写作的姿态立身,那么《格兰塔》如何定义"新文学"的呢?

    约翰·弗里曼:是那些新鲜的,未出版的,在没有成为印刷成文字之前跃跃欲试等不及向读者展示自己的文学作品。

    IBTimes中文网:为什么《格兰塔》始终坚持每期一个主题的编辑方式?这样会增加选择作者的难度么?

    约翰·弗里曼:事实上这一点也不难。因为即使当我们没有事先根据某一个主题来挑选作品的时候,杂志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像是相互之间产生了默契一样,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相似之处,之后,所谓主题也自然而然地诞生了。我想,这就像你随手拿起一本书一样简单。每一期杂志的主题仿佛像一个把手,等着我们拾起它,而不用我们费尽心思寻找它。

    IBTimes中文网:《格兰塔》评选出的最佳青年作家名单久负盛名。在中国版《格兰塔》推出后,这项评选会在中国作家中展开么?

    约翰·弗里曼:我希望如此。不过通常来讲,外文版最佳青年作家名单的评选都在当地版本的第十期《格兰塔》上公布,所以我想这还要花上几年的时间。不过我相信当名单揭晓时会有多么地激动人心。

    IBTimes中文网:在中国,打上英国标签的音乐,服饰,风格,还有英式下午茶,都成为了优雅和格调的代名词。《格兰塔》也是这样的么?格兰塔也是文学杂志中的时尚先锋么?

    约翰·弗里曼:这太好笑了。事实上在英国,你说的这种英国美学的风格有点像墙角边被揉掉的废纸团,又皱又旧,并不新潮。不过当然啦,在英国时装的最高端,萨维尔街一位位老辣的裁缝与定制西装和Paul Smith的低调风格还是极富魅力的。

    《格兰塔》作为一本文学界中标志性的杂志,在长得几乎不可思议的时间中引领着文学的风尚。我想,《格兰塔》的文章是介于样两种风格之间的。一方面是反对那种华丽完美的文风。我们更喜欢文字中流露出一种野性与作者不加修饰的个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追求作者对于文字的掌控力以及叙述的优雅格调。我想可能《格兰塔》都具有这两种风格。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