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无心成帝国云图难免化云烟——从《黑客帝国》到《云图》

    既然说到“N段故事结构”,还有比《疾走罗拉》更高明得多的作品,那就是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K. Kieslowski)很少被中国观众注意到的影片《机遇之歌》(Blind Chance,1987)。也是三段故事的结构,故事开头也都相似,但因为细微的差别(主人公在火车站月台上的遭遇)而展开了完全不同的人生。《疾走罗拉》将故事设置成小混混弄丢了黑帮大老的钱,要女友替他送钱脱困,立意低俗,而《机遇之歌》设置的故事反映了上个世纪70~80年代波兰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广阔背景,格局更大,立意更高。特别是那个出人意表的飞机爆炸结尾,彻底炸碎了折衷主义的美好人生,可以解读为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的隐喻,手法强悍,寓意深远,远非《疾走罗拉》中那种老套黑帮故事,或《云图》中平庸乏力的什锦拼盘所能比拟。

    云图》与《黑客帝国》相比实在汗颜

    平心而论,《云图》如果出自一般导演之手,无疑也可以算及格线之上的作品,不幸的是它出自名字永远和《黑客帝国》联系在一起的沃卓斯基姐弟之手,就有点类似“尔何生于帝王家”的意思了。

    沃卓斯基姐弟是影人中的异数——且不说那些中途辍学,自学成才之类的往事(这在美国影人中还比较常见),最奇特的是名头如此之大,导演的作品却又如此之少。在《黑客帝国》横空出世之前,他们只有一部电影处女作,就是在影迷中颇受好评的《大胆的爱小心的偷》(Bound,1996,又译《惊世狂花》)。这部电影出手不凡,从头到尾透着一股邪劲。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两位女同性恋者在共同黑吃黑私吞黑帮老大钱财时,竟能如此的相互信任和忠诚。

    3年后他们推出《黑客帝国》,一举成为科幻影片迄今为止无人能够逾越的巅峰之作。《黑客帝国》三部曲,思想有深度,故事有魅力,视觉有奇观,票房有佳绩,“内行”激赏它的门道,“外行”也能够享受它的热闹,更有一众哲学家破天荒来讨论它所涉及的哲学问题(比如外部世界的真实性问题、“瓶中脑”问题、人工智能的前景问题等等)。世上自有科幻影片以来,作品之全面成功,未有如斯之盛也。

    在《黑客帝国》之后,《云图》之前,沃卓斯基姐弟只有两部作品:2005年的《V字仇杀队》据说剧本早在《黑客帝国》之前就有了,是幻想作品中反乌托邦传统下的一部佳作,尽管名头远不及《黑客帝国》,但若与《黑客帝国》比肩倒也不致汗颜。而2008年的《极速赛车手》(Speed Racar)则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从这个简单的时间表来看,两姐弟的电影事业在《黑客帝国》之后似乎开始走下坡路了。

    超越前贤固然很难,超越自己往往更难。如果说《黑客帝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么《云图》看来就有意栽花花不发了。《云图》与《黑客帝国》相比实在汗颜,它将来至多只能作为一部在叙事技巧方面有过创新探索的影片被人记起,而从影史的角度来看,难免化为过眼云烟,湮没在无数已问世和将要问世的电影作品之中。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