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波蒂,大概是那种采访者再烂,他也能舌灿莲花的人。《巴黎评论》这篇采访记不长,却谈了不少短篇小说的事情。卡波蒂妙论不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消耗理论”。卡波蒂写小说,也写非虚构作品,还写“非虚构小说”。他说,他的虚构作品与非虚构作品一样,都要做到客观超然,“如果感情用事,我会失去写作的控制力;我必须先将情感耗尽,然后才觉得自己冷静得足以分析它并使之形象化,在我看来这是发挥真正的技巧的法则之一”(出处同上,第7页)。先掏空,再迸发,一次又一次,每次都用上全身的力量。在卡波蒂的早年,他就这么干。我总疑虑,卡波蒂后期的衰颓与这一贯的“消耗”是否有什么必然的关系?说起来,这是有点可悲的,完美主义者早衰。
最后,需要提醒读者的是,虽曰“全集”,这部短篇小说集却不全。我对照了一下,包括雷诺兹·普莱斯的序言在内,这部中译本的篇目与兰登书屋2004年版的《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是一模一样的。但是,除《圣诞忆旧》等三篇,卡波蒂还有一些短篇小说没有收入,不知是什么缘故——比如卡波蒂自己很喜欢的一篇:《悲伤少年》(Master Misery),收在卡波蒂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夜树》(A Tree of Night and Other Stories)中,已有颜元叔先生中译文。另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那本卡波蒂中短篇小说集《在蒂法尼进早餐》(汤永宽先生等译)中,收入了卡波蒂晚年出版的虚构及非虚构作品合集《给变色龙听的音乐》(Music for Chameleons)中的两篇作品(那篇写玛丽莲·梦露的《漂亮的妞儿》被归为非虚构作品),这部《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同样失收。此外,还有一些作品未被翻译成中文。要是再版时能解决相关问题,把这些作品都收进来,那就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