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耶茨总是在写都市中“绝大多数人无法逃脱的孤独”。他的小说与爱德华·霍珀的画有种奇妙的对应。霍珀的画也在表现都市中的公寓、办公室、酒吧、火车站和剧院等场景。场景里的人总是显得无所事事、面无表情、手里拿着书或是高脚杯,如静物一样与周围融为一体,但又显示出与环境的无限疏离。看上一会,观者心中就要涌出一股巨大的、荒凉到没有任何寓意的荒凉,耶茨小说带给人的也是如此。 耶茨确实是个极其出色的小说家,他的小说条理分明、神智清醒,有一种专业的、练达的高贵品质。书中充满务实、细腻、绝不故弄玄虚的心理分析,至少继承到两位作家的才能:一个是海明威,耶茨能像海明威一样写对白,绝不让角色之间为说而说,另一个是菲茨杰拉德。 最近翻译成简体中文出版的两本耶茨的书——长篇的《年轻的心在哭泣》和短篇集《恋爱中的骗子》,都提到菲茨杰拉德。耶茨除了与他一样机智和敏锐,还有和他相似的经历,比如去好莱坞改编剧本。最重要是,耶茨觉得自己也有菲茨杰拉德那种可怕的“自毁情节”,心理总是徘徊在崩溃的边缘,使生活瞬间变得无法预料、不可把握。 《年轻的心在哭泣》讲得是迈克和露西的故事。露西来自于富裕家庭,她向往艺术家的生活,所以喜欢上家境一般却小有才华的剧作家迈克。迈克本可以利用露西的钱专心写作,但他的自尊心却不允许他样做,他执意住在寒酸的住宅,结交庸俗乏味的邻居。 他们一开始相处得还好,但随着与周围人的交往中不断交换看法,他们之间出现越来越多的矛盾,终于分手。之后露西先后认识了几个男人,最吸引她的一直是那些自命不凡的人,但一旦与他们一起生活,自负使他们连最无关紧要的矛盾也无法回避。露西最终只能独自生活。迈克几乎也一样,他随后的生活也很惨淡,精神上陷入了“发疯-恐惧-发疯”的恶循环中。 菲茨杰拉德在他的小说中塑造过“飞女郎”的形象,她们总是让男人(哲学家)无可奈何、一筹莫展。而耶茨则在他的小说里塑造了很多让男人(心理学家)看了倍感绝望的“单身母亲”形象。耶茨从内心里对“单身母亲”感到恐慌和绝望。现实中,其父母在他三岁的时候离异,他和姐姐跟着母亲一起生活。母亲的坚强和独立既让他尊敬又让他恐惧,但内心深处,他又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头。等到他后来也离了两次婚,第一个妻子和第二个妻子都带着孩子离开了他,单身母亲的形象就只会让他感到恐惧和绝望了。 他的小说总是写这种破碎的家庭:孩子跟着一个坚强的、独立的母亲,而男人则孑然一身、孤苦潦倒,一副完全被生活抛弃的、让人心碎的样子。最典型的是《恋爱中的骗子》中的《告别莎莉》,莎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向往美好纯洁的爱情,又不愿回避堕落混乱的生活。总之她是一个让人永远无法面对的矛盾的人,也是一个谁也无法驯服的人。这看起来又是一篇菲茨杰拉德的小说《最后一位南方女郎》,只不过莎莉已不是未婚少女。
|